2022-09-30

為什麼要睡覺?:睡出健康與學習力、夢出創意的新科學 BY 貳團 阿謙

在閱讀這本書之前,我一直相信人少睡點沒什麼關係,正常人只要睡6小時就夠了,睡更多是懶惰的行為。但是看完這本書之後才知道自己錯得非常離譜,作者認為正常人其實是要睡約8小時才夠,只有極少數的人(少於1%)可以睡很少但還是表現得和睡8小時的人一樣。甚至本書宣揚的睡眠效果,又好又多,多到覺得有點不現實,比賣藥的還要扯(?)不過本書應該不適用於已經有一定程度睡眠障礙的人,有睡眠障礙的還是要去看醫生比較好。
睡眠不足,會導致情緒變差、貪吃變胖、降低學習能力與創造力、降低工作效率、缺乏動機只願選擇簡單任務、增加失智與癌症等等健康上的風險。
睡眠分兩種,根據人的眼睛在睡覺時的動作分為「非快速動眼睡眠」和「快速動眼睡眠」。非快速動眼睡眠的功能是淘汰、清除不需要的神經連結,快速動眼睡眠則使人作夢、加強需要的神經連結。睡眠就像在雕刻一樣,非快速動眼睡眠就像去除多餘材料,粗略雕刻,快速動眼睡眠則是加強細部結構,睡眠就是這樣兩者交替搭配增強我們一天所需的能力與記憶,去除不需要的記憶與神經。
而平日睡眠不足是否能假日補眠,補眠無法彌補所有損失,例如記憶鞏固,失去了永遠無法睡覺補回來。
人類適合兩段式睡眠,中午午睡有助於健康與生產力,但不要在下午三點以後午睡。
青少年的生理時鐘與成年人不同,比較晚睡與晚起,因此強迫青少年早起等於剝奪最後一段快速動眼睡眠,降低記憶鞏固等能力。另外也有研究指出延後上學時間有助於提升學生的學習表現。
老年人的睡眠品質降低,因此睡眠時數減少,但不代表老人只需要比較少的睡眠,反而應該要想辦法改善睡眠,才能維持健康。
疲勞駕駛和酒後開車一樣危險,如果開車時有睡意,絕對要到路邊或休息站小睡20分鐘再上路。
安眠藥無助於解決睡眠問題,因為安眠藥的效果是把腦部的皮質區擊昏,導致非快速動眼睡眠與快速動眼睡眠兩者都減少,反而對健康造成負面影響。作者建議的治療方式是健康睡眠12項守則:
1.遵守規律的睡眠時間
2.規律運動,但不要睡前運動
3.遠離咖啡因與尼古丁
4.避免睡前飲酒
5.避免太晚吃大餐與一堆飲料
6.盡量不要服用延後或干擾睡眠的藥物
7.不要下午三點之後午睡
8.睡前盡量安排放鬆的活動
9.睡前洗熱水澡
10.臥室黑暗、稍涼、不要有LED電子產品或鐘
11.適當曬太陽
12.不要醒著繼續賴在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