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驚悚短篇小說選
閱讀心得
♦選一《腐爛的美麗》
收錄:村山槐多〈惡魔之舌〉(1915)、橘外男〈逗子物語〉(1937)、片岡鐵兵〈赤首之繪〉(1927)、海野十三〈活著的腸子〉(1938)、蘭郁二郎〈腐爛的美麗〉(1936)、橋本五郎〈不在地圖上的街道〉(1930)、山本禾太郎〈抱茗荷之說〉(1937),共七則短篇。類型偏向【恐怖獵奇】。
♦選二《花束之蟲》
收錄:甲賀三郎〈血型殺人事件〉(1934)、夢野久作〈木魂〉(1934)、海野十三〈不可思議的空間斷層〉(1935)、大阪圭吾〈花束之蟲〉(1934)、酒井嘉七〈兩面競牡丹〉(1936)、西尾正〈陳情書〉(1934)、小栗虫太郎〈絕景萬國博覽會〉(1935),共七則短篇。類型偏向【驚悚推理】。
每篇開頭都有作者的生平簡介,讓未曾接觸過的讀者也能稍稍了解作者的風格(順便增添書單😆)。兩本相比,身為推理迷的我反而比較喜歡選一《腐爛的美麗》收錄的短篇,尤其是〈惡魔之舌〉、〈活著的腸子〉這兩篇。
觀看這兩本前要先提醒,這些短篇皆發表於1915~1938年間(日本大正至昭和年間),拿現代標準來看裡面的詭計/情節安排自然容易覺得老梗無趣。比較建議的閱讀方式是體會作者文風和文字用法,比如夢野久作《腦髓地獄》(1935)、小栗虫太郎《黑死館殺人事件》(1934)被譽為「日本三大推理奇書」之二,兩人在差不多時期寫出的短篇小說有別長篇裡沈重到有些令人喘不過氣的個人色彩(一本大量視角難辨意識流、一本大量hardcore炫學),享受兩者之間相異的醍醐味也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