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4

防彈筆記法:簡單輸出式筆記架構,保護高產出、高效能心流 BY 壹團 小西

這本真的有點厲害,如果你已經研究過各種筆記方法、筆記系統,但還是抓不住要領、太多碎片筆記、每天都做完待辦事項卻還是屢屢出錯,那這本書可能就是你的解決方案!

我之前試過用trellio和notion管理待辦事項,也寫過一年的子彈筆記(從去年九月到上個月),逐漸有力不從心的感覺:雖然事情都有記錄在上面,但還是會犯一樣的錯誤;對於發生的事情有簡單的記錄,但沒有後續復盤;太多任務和細節藏在會議記錄和信件、訊息裡,後續管理困難。

雖然子彈筆記能幫助我在月誌、日誌建立很順暢的轉移流程,但在專案上的幫助不大;GTD也不是很好上手;直到閱讀前哨站介紹了這本書,剛好就是我需要的內容啊啊啊啊!

防彈筆記最重要的觀念就是筆記應該以「具有具體成果的任務」為單位,每一則筆記都應該是為了一個「特定的成果」而開啟、並且不斷更新,我們所有筆記的目的,都應該導向具體成果。

.關於碎片資訊
如果光是順手剪貼看到的資訊,而不復盤、集中處理到對應的核心任務筆記,那這則筆記就派不上用場,只會囤積在筆記系統裡,最後更不會去看、去使用了。如果是想不出用途的資訊,那其實也不需要去記錄。

.關於核心任務
以成果為單位建立的筆記,應該隨著專案進度不斷更新、修改,並將對應的資訊、對話、信件連結、行動步驟及執行過程都記錄在內,專案完成後,他就是一則經驗筆記,未來碰到類似的任務時,就可以拿出來再度修改使用。

這麼做的好處是,所有的執行細節都可以隨著你每次專案的執行不斷優化、改善,將你的經驗不斷積累下去,完全解決子彈筆記的痛點!

.關於集中處理
而每天工作及生活中臨時要記錄的事情、搜集到的資訊或文章、對話、臨時任務或新的需求,都可以照原本的樣子使用「便利貼」或是「暫存筆記」先保留,當天就要找空檔把這些暫存的內容處理掉,把他們整理好放進所屬的核心任務筆記中。如果是文章或資訊的話,最好也寫下什麼情況下可以使用到他們。萬一真的找不到對應的任務筆記可以放,就需要想想是不是真的需要這個筆記。

.不需要複雜的分類
如果是用數位系統(例如evernote, notion之類的),因為有搜尋功能,所以不需要太多tag或分類。只要可以搜尋得到,就這樣放著就好,不要花太多精力試圖把他們整理的太漂亮。如果真的要分類的話,可以用使用情境或是進度來分類安排。

但如果沒有接觸過任何筆記系統或做筆記的方法,這本書可能會有點難懂,畢竟他沒有提供實際的範本或做法,而是提供整理筆記系統的思路,實際應用還是要找自己順手的系統來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