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31

82年生的金智英 BY 壹團 Daniel

作者是韓國人,本書的著作背景是2014年底韓國發生的「媽蟲」事件。作者當時是家庭主婦,對於此事件深有感觸,因此動筆寫下此本書。當時的韓國社會對女性極不友善,尤其是有小孩的女性。本書深刻地描繪了一個典型的韓國婦女從小到大,一直到成為母親的故事。
基本上大家把這本書歸類做女性主義必讀書單,但其實我真心希望所有的人,不止男性要看,女性也應該要讀一遍她的故事,推薦指數5顆星星。網路上的心得及群組中也已經有多人分享。因此僅紀錄自己的讀後心得,及自己的想法。

1. 學校的制度,午餐事件:發生在女主小學生的時期,男學生1~25號,女學生的學號26~50號。午餐的發放方式是1號開始領餐。中午的用餐只規定半個小時,拿到餐到午餐時間結束每個人都不一樣,導致很多小朋友每次都吃不完。一位女同學(家長是家長會長)對此很不滿,因都是男同學先拿到,向導師提出改由最後一號開始領午餐,後面又衍生出的其他問題。總之,男生1號、女生2號,看起來很"平常"的系統,其實都對生活產生不公平的影響。但又因這社會上對這些不公平漠視且不尊重彼此才又造成了更多的問題。畢竟管理要快速又有效率,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壓迫少數人閉嘴。

2. 中學的跟蹤狂事件:上中學,女主必須要坐公車去距離很遠的地方補習。回程的時候遇到跟蹤狂,她請父親到車站接她。但是到站沒有看到父親,郊外偏僻無光又黑,跟蹤狂上前騷擾,幸好遇到另一個婦人協助。父親來的時候,反而責罵她「為什麼穿的這麼短,為什麼跟男人說話,為什麼去這麼遠的地方補習。」社會的規範存在於世上就是如此的不公平,檢討受害者的聲音為什麼可以這麼輕易地說出口是因為在大眾的認知下,這是比較容易讓社會接受的說法。簡單又粗暴,不需要去做繁複的社會工程來改造這個病態的社會。

3. 工作職場:這裡就不舉例的,實在太多可以說。不論是穿著、聚餐、飲酒文化霸凌、同工不同酬、績效評核或是工作升遷順位等...。最典型的就是懷孕的女性員工所受到的職場歧視,社會對於女性的期待過多,又通常以男性的標準來制定要求。要談平權,我認為公司在錄用人的時候,就該認定每一個人都會結婚,每一個人都會請育嬰假。而不是一看到女性員工就先入為主的認為女性會因為懷孕生子就會時不時的請假。且須制定一個法律來規定夫妻雙方的公司要共同負擔相關的福利及花費。

艾瑪·華生有一句非常經典的女性主義名言「如果你支持性別平權,那你就是一個女性主義者。」我想現今大多數的人都會認同性別平權這個價值觀,但這些人多數不會認為自己同時是個女性主義者。就如上述工作職場的例子一樣,或許多數人嘴巴上會說支持性別平權,但實際上會影響到自身利益的時候又會選邊站,社會就是如此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