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30

妳離開之後:一個女兒失去母親後的生存旅程 BY 壹團 楷雯 ( Anderea )

作者19歲時母親因癌症過世後,黏著度極高的家庭,頓時失去頂梁柱。母親走後,作者與悲傷共處十年,人前歡笑,人後悲傷。卻無法將自己的難過悲傷與人傾訴,因此他運用繪畫的方式,將自己從出生至母親過世這之間的點點滴滴以繪本畫出。
1、他想著自己出生的時候母親對於自己出生的喜悅,在自己成長中母親帶給他的教誨,得知母親癌症時的錯愕,從不哭泣的自己成為衛生紙大用戶。
2、將自己的情緒一分為二,一個是內在的,一個是對外的。最害怕別人打電話來問你還好嗎?心中有聲音要接還是不接,要接內心不想再碰觸,不接沒禮貌。陷入兩難,調整呼吸不希望別人說自己母親沒把自己教育好。
3、將自己經歷的哀傷模式,運用伊莉莎白.庫伯勒.羅絲&大衛.凱絲樂的哀傷五階段: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沮喪、接受。中間個人經歷睡眠、無法與人相處、沮喪、生氣各種情緒表現出來。
4、出現自己是沒娘的孩子。感悟親人剛過世時,旁邊關心的人對於悲傷的家屬應該要做些什,或不要做些甚麼,作者在10年走出悲傷的過程中深深體會。
5、在開始沒有母親的日子裡,習慣會成為悲傷的瞬間,那個在甚麼時候會響起的電話聲,開心分享時,鼓勵或開心的聲音,該痛哭一場,或如何宣洩。
作者運用話本娓娓道來,面對死亡一直是許多人害怕的課題。因此下集是母親對孩子的對話。下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