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於伊斯坦堡幾乎可稱之為一無所知,但我想這城市肯定很有名、有著輝煌歷史,否則我怎麼會對這個城市名有所印象,並似曾相識呢?帶著想了解的好奇心,開始閱讀此書。
本書是作者半自傳式的散文,書寫關於他的家鄉「伊斯坦堡」的故事,以及他生命經驗中關於家族的故事。由一個一個小故事開始讓我慢慢了解伊斯坦堡這個城市,有著什麼樣的過往、以建築和藝術、繪畫聞名、不同時期的歷史等等。所以這不是一本旅遊指引書,而是作者書寫自己、城市的靈魂與失落的書。
原來伊斯坦堡就是以前故事中所提到的拜占庭,也是歷史課本中會看到的君士坦丁堡,更是羅馬帝國、拉丁帝國、鄂圖曼土耳其的首都。不論是從童話故事、動漫中建立起關於拜占庭的異國風情印象,或是從歷史課本上所學到關於世界的歷史。伊斯坦堡都在其中佔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過往有多輝煌,就能對比起現代的蕭條。世界重心移往西方,坐落在歐亞交接的博斯普魯斯海峽中繼位置,這讓伊斯坦堡這座城市的人對西方文明抱著又愛又恨的矛盾想法。抱著曾經有過的輝煌文明歷史,但卻又因地理位置優勢而急速西化。引用作者所言,「此一垂死文明的哀婉愁怨依然包圍著我們。雖然西化和現代化的慾望很強,但最急切的願望似乎是擺脫衰亡帝國的辛酸記憶,如同被甩的情人扔掉心上人的衣物與照片。」。
除了透過書中的描述還有所附照片/畫作去理解伊斯坦堡這個城市,我也從中能同理作者所謂的呼愁,淡淡的哀傷感。實話實說,身長在台灣這個小島上的我,很難理解所謂帝國文明的精彩。但身為一個鹿港人,能感受到那種過往歷史的輝煌如何影響在地成長的每一位人。在成長過程中,師長會安排許多機會讓我們了解家鄉過往的輝煌背景,讓人不自覺就培養起以家鄉為傲的心態與想法。路上的老建築有什麼特色/同時代的建築手法為何/有著什麼樣關於人和家族的背景故事,飲食有哪些是以往傳承下來的,鄉鎮(城市)的歷史發生了些什麼故事等等。過往很精彩,但相較之下現在就平凡許多,而未來呢?不清楚,也許是這樣的比對感才讓人帶來淡淡哀愁。而擁有更璀璨過往的伊斯坦堡人民們,被剝奪感更明顯吧。這是一座城市的哀傷。
結語,此書作為一幕非常棒的契機來認識伊斯坦堡。在成長的過程中伴隨著歷史、文明、建築、海峽風光看起來像是難以想像的美和精彩。本書我尚未閱讀完畢,但我會繼續享受接下來的故事。如果有機會,真希望能去到這世界知名的旅遊地-伊斯坦堡,親眼去瞧一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