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哈與我深刻理解的喜悅 丹.莫樂 Dan Moller
本書作者寫下成年之後自學巴哈的心得。作者是大學哲學教授,有豐富的學識及哲學涵養,筆下生花。看著他在中間自學的心得相當有趣味。成年人才開始學鋼琴的心態與動機與幼兒截然不同,真的如作者所說有荒謬感及真實感,這也是我在這幾年當中的感受。當生活穩定了,可以安逸的過了,為何還去學習鋼琴呢?不斷受挫,充滿挫折感。對我來說,動機非單一,些許也與本書作者相同。
我認為音樂是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參與音樂的演奏比聆聽更加重要,而我的觀感鋼琴就是產出演奏的主要部分。另外小時候毅力不足,也不懂欣賞鋼琴的美好,成年後欣賞演奏或歌唱總是心生嚮往:這我其實也能做到呀,為何不學呢?
在彈奏鋼琴的時候,大部分都是挫折,每每就像是一座山峰,要耗盡體力、受盡挫折才能攀上;然而在登上頂後,發現後面其實是更高的峰,更多的苦與汗;回頭看原來自己爬上的不過是一點點高度而已。
就這樣不斷在挫折的螺旋塔上前進。但是,在彈奏自己喜歡的曲的時候,那種快樂是純粹的,是內在的。它似乎能讓我暫時忘卻世上的悲慘及死亡的痛苦。我還未彈到巴哈平均律,但是我想到時我也能獲得作者那般的喜悅。如果選擇某時或某處停止呼吸,我想坐在鋼琴椅上,正在彈奏或許是個最好的時間點吧!希望我在手還能彈奏時,能盡量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