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從海苔熊粉專寫的書籍介紹,得知這本書的內容。再加上「TLC旅遊生活頻道」之前的真人秀節目《沉重人生》(My 600-lb Life),好奇現代人飲食是出了什麼問題?為何會飲食成癮?為何在感到沮喪和壓力時會想吃東西?
本書的內容,不同於營養師寫的書籍。許多飲養師的飲食指南,不外乎健康、少吃、注意熱量赤字的飲食建議,對於讀者而言-「知道卻做不到」的傳統科普書寫法(還有營養師的菜單看了都沒食慾、有夠難吃的說)。
《飢餓信號》從「飲食心理學」著手剖析,和大腦神經學引起的飢餓感,從基因、賀爾蒙、行為與經驗等面向,剖析飲食與情感的神秘連結,當一個人面對壓力、挫折,或許去吃巧克力,藉以提振精神、放鬆情緒。一個人守著電視機的孤獨夜晚,也會吃點甜食或洋芋片,藉以緩解抑鬱的心情。
長久以來,飲食的情感世界一直是科學研究的一個盲點。過去,生理學家不認為情緒會造成飲食失控,肥胖成因在於攝取過多的熱量。隨著世界越來越多人克服肥胖的困難,以及病態性肥胖症流行與日俱增,專家開始面對,情緒性的壓力會在何時造成飲食行為脫軌,繼而導致肥胖與飲食障礙等問題?情緒性飲食為何會出現如吸毒和酒精上癮者的戒斷症狀?
這本書不同於營養學的飲食建議,以不同面向探討飲食與情緒之間的關係,少了營養學「正確的、健康的」飲食建議壓力(也可說是某種譴責),反過來先了解,唯有撫慰我們恐懼、憤怒或悲傷等負面情緒,才能避免情緒失控飲食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