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荒島求生記的老祖宗,大家應該會先想到狄福的《魯賓遜漂流記》,這部小說可說是家喻戶曉,但大部分的人大概只知道魯賓遜遇到船難,漂流到荒島上遇見星期五,最後獲救返國,其實這部作品是在推銷閱讀聖經的,魯賓遜在荒島上除了製作生活所需的用品以及生產食物外,更多的時間是在閱讀聖經和做自我思考,對於船難的遭遇、生活的困苦以及遇見食人族的事件,魯賓遜都有相關人性、社會、和宗教的反思,但故事並沒有很濃的說教意味,反而配合日常和突發事件會做簡短的反思和回饋,整個故事有點像在看日記,魯賓遜本人可說是多才多藝,荒島求生前期很像在看《Dr. STONE 新石紀》,使用土法煉鋼的方式竟然可以製作這麼多工具和食物,之後在偶然機會上救了土著-星期五,星期五和魯賓遜的關係是亦師亦友,但觀察整個食人族和魯賓遜的相遇,覺得狄福偷渡英國人的殖民精神,整個故事以及魯賓遜個人形象反映了十八世紀英國資產階級的那種開拓、冒險和征服的情操,但可以發現火槍是一個貫穿全部冒險的工具,不論是一開始逃離摩爾人、荒島求生、對決食人族和奪回船隻以及後來穿越庇里牛斯山的狼群大戰,這個工具一直出現,這一點值得讀者們好好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