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投至【臺灣書店大賞】粉專
在台灣,《就是走路》的作者挪威人Erling Kagge或許其名不顯。但他卻是史上第一個不仰賴獸力、機械,單靠自身雙腳走完「三極挑戰(Three Poles Challenge)」的冒險家。在1990-1994之間,他先是與另一名冒險家結伴徒步走到北極,又隻身在沒有使用無線電的嚴苛條件下完成南極步行之旅,而隨後更成功站上埃佛勒斯峰(Mt. Everst)。
當初買下這本書,正是想了解在這位將徒步變成自我風格的冒險家心中,「走路」究竟有什麼獨特價值?幸運的是Erling Kagge無意為讀者提供簡單答案,因為這「正好違背了走路的本質:緩慢(P. 24)」,他在書中留下的禮物,遠比讀者所能想像的更為豐盛。
《就是走路》是這麼開始的:「有一天,我的祖母再也走不動(P. 17)」。平鋪直敘的一句話,卻讓人忽然意識到「邁開步伐」這平凡的動作不只是生活的側影,它與人的生命緊緊相連。幾乎是從這句話開始,我就喜歡上了這本書。
全書的48篇散文長短不一,每一篇都是Kagge自己「走路時的所見、所聞、所感(P. 186)」,讀來有如伴走在他身側,漫無目的地談論著走路的種種,輕鬆寫意卻又發人深省,呈現出徒步帶來的思考與美好。
總覺得《就是走路》的挪威文原名更能透露作者對這本書的期待與野心, Å gå. Ett skritt av gangen 直譯成中文即為「去吧,一次一步」。這正是翻開本書時最直覺的感受,好像伴走於Erling Kagge身側,漫無目的地談論著有關走路的種種,從大乘佛教的論點到挪威奧斯陸的白色運動鞋,從蟑螂的跨步樣態到漫步林間的梭羅,這場對話天南地北輕鬆愜意,卻也發人深省。
不管你習慣快步前行,或只愛信步散策,走遍三極的Kagge總有辦法找出常人難以察覺的觀點或發明。或許他從來都不希望拿起這本書的只是「讀者」 ─ 走吧!一次一步,他的每一句話都嘗試勾引著拿書的你我走出房門去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