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由三位畢業於密涅瓦大學的作者撰寫,他們分別來自法律、醫學以及傳產背景,有別於傳統的學科教學,在密涅瓦,老師扮演的角色不再是單純的「知識傳授者」,更像是一個「思路引導者」,強調學生主動學習的重要性。在課前學生需要大量預習,課堂上則透過討論、分享個人見解及挑戰他人觀點來深化理解,課後還有大量報告鞏固所學。這種循序漸進、刻意練習的方式,以量變產生質變,能使這些思考習慣深植於大腦神經迴路,讓學生在未來面對各種問題都能靈活應對。書中提到了四大思考架構:批判思考、問題解決、複雜系統、決策思維,每一項都涵蓋不同的思考習慣,幫助讀者可以在面對問題時找出適合的解決方法,本書中三位作者也藉由自身在工作中遇到的情境為例,分享他們是如何運用這些思考習慣來逐一破解困境。
這本書讓我一窺了「未來教育」的面貌,從小到大我們處在的教育環境往往欠缺了思考習慣、解決問題的培養,好像每一個學科都是安排好了固定的學習套路,我們只要照著這條路線直直往前走就不會出錯。然而在我畢業進入職場好幾年後,才發現學校所教的內容能直接運用在工作上的情境少之又少,更多時候需要面對的是未曾接觸過的複雜問題。在學校的考卷上,每個問題都能有標準答案,但出了社會,不論是在工作上或生活上遇到的問題更像是開放式的哲學申論題,或是有十幾個選項的複選題,要從一大堆選擇中挑選出比較好的那些選項。而本書就提供了實用的思考習慣架構,不僅能幫助反思過去的思維盲點,也為未來應對問題提供了一套可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