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7

臺灣漫遊錄 BY 貳團 Vincent Ryan Lai

太多人寫過的心得對我來說常常很難下筆,好像寫不出什麼新名堂(笑)。


1938年,青山千鶴子這位出道即成名,作品被搬上大銀幕的女作家應台灣婦人會之邀,從日本本土旅居台灣一年,為電影宣傳,演講,在台灣寫作。比起演講,電影宣傳,或為大日本帝國南進政策寫作背書,青山更想做的是體驗台灣難過風情,在台灣生活,品嚐在地美食。為了滿足青山,婦人會不但提供了台中柳川畔的小宅,甚至介紹了青山台灣行最重要的人物:中文翻譯王千鶴。青山千鶴子對這位與自己同名的翻譯王千鶴一見如故,直接以「小千」稱之,難忘的一年就此開始。

在台灣的青山總是收到各地各單位的演講邀約。演講只是次要,青山的心緒往往台灣各地的名勝美食,演講行程總成了難題:想繞到參觀斷景點,要品嚐小吃,一路上日中台語翻譯,行程安排修改,交通住宿,台灣歷史文化導覽,親手下廚...... 年紀輕輕的公學校老師(小學老師)小千既是翻譯,秘書特助,萬事通,更是青山的旅伴。讀者就跟著青山的難題被滿足後的心滿意足一併瀏覽穿越日本時代的台灣名勝美食:龍騰斷橋的由來,豐原名產鹹蛋糕的起源,台中限定小吃麻薏湯...... 這些青山筆下的風趣紀錄隨著21世紀新譯中文版的出版讓我更了解日本時代的台灣。

這本書大名鼎鼎,但翻閱到一半時,只見這些日本時代台灣的山水美景,吃喝玩樂,與百合幽情也不過爾爾,特別是兩位主角的描寫超出時代又有些違和。讓我覺得配不上群裡的評價與所獲的獎項。不過越往後翻閱,越讓我對這本書改觀。


以下有雷。 不過對群友來說大概也不是雷,不是秘密。





整本書的從架構就是後設。青山千鶴子是虛構人物。譯著楊双子才是本書作者。整本書可說是假託翻譯的書中書。正好解釋了兩位主角描寫的現代感。而這現代感的角色設定季反映了21世紀的書寫,也道出了本書的主線謎團:小千的身世與小千對青山的看法。

另外不止書中內容:代序,跋,出版時間,翻譯時間,各版本的補充章節我都覺得有意義。每個版本的出版時間正好對照著台灣社會與台日關係時間線,以及社會開放程度,威權時代,解嚴,社會對同性關係的看待等等。

而代序又讓我想特別提出來。代序的新日嵯峨子乍看之下也是日本人,實際上現代台灣確實有位以「新日嵯峨子」為筆名?的創作者,作品大多是大眾文學,我也讀過作品。代序寫得蠻契合本書主題的:幽微的權力差異。但我更感興趣的事,到底是作者託新日嵯峨子這位作家寫代序,還是擬定待續大綱請新日嵯峨子寫序,甚至只是借用新日嵯峨子這筆名自序都無不可,不影響本書價值,但只是我個人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