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明樟
重點內容:
當你投資在股市中,急用現金你會賣掉賺錢的股票還是虧本的股票?
換個情況,若公司遇到困景時,你會賣掉賺錢的事業還是虧錢的事業?當然是虧錢的事業,所以你應該賣掉虧本的股票才是正確的選擇。
一般人看財報只看損益表,很有可能會發生公司已經瀕臨破產,而你卻不知道的狀況。財報是一個立體的概念,包含 損益表、資產負債表 和 現金流量表。
損益表:一段期間內,公司是虧錢還是賺錢,就看這張表。
資產負債表:特定的一天,公司有多少現金、應收款、存貨、固定資產,同時,欠了廠商多少貨款、欠銀行多少錢、股東出資,是看這張表。
現金流量表:讓我們暸解公司資金的來源,揭露公司資金最後被用到什麼地方等資訊。
會計師的五種查核意見:
《無保留意見》100分是最好的一種,意思是毫無保留,心中坦蕩蕩。
《修正式無保留意見》85分是第二好,需要進行少量的補充說明,代表這間公司的財務報表可信度還不錯。
《保留意見》60分,表示會計師認為這間公司有些問題,但不好意思講。
《無法表示意見》50分,代表會計師也無法看懂的糊塗帳。
《否定意見》代表完全不合格的內容。
企業損益表:
銷貨收入(銷貨成本、銷貨毛利)、營業費用(推銷、管理、研發、折舊以及分期攤銷費用)、其他收支(稅前息前盈餘 EBIT)、利息收支、所得稅、稅後淨利(每股盈餘)。
銷貨收入:
(看連續5年的財報是否有長期穩定獲利能力)
依客戶區分,若大部分來自單一客戶,一旦大客戶轉單,就會產生很大的風險。
依產品線區分,能幫助公司將研發資源做較好的配置。
依區域區分,如公司創造營收的區域很集中,經營的風險就會偏高。
過度的成本控管,終究會傷害公司對外的品牌形象。過度的費用控管,會傷害公司內部的員工士氣。
成本費用的管控,應該是花更多的錢,提出更賺錢的方案。
增加收入,包括公司的收入與客戶的收入,增加新產品,開發新巿場、新應用或新領域,創造更高的獲利。
銷貨收入只是應計基礎,交易發生後,記錄下來,並未作現金交付。所以淨利不等於現金。
財務報表中,字越小越重要!這指的就是每個利目旁小字型的註解文字。(如折舊費用原本是使用三年,改為五年等。)
成本或費用,分為固定類,無論銷貨多少,都是固定的。(如 房租費用、員工薪資與水電費等。)變動類,隨著銷量而改變。(如 材料費用、員工加班或工讀生薪資、產品進貨成本 等。)
資產負債表:公司經營事業時,擁有多少資產、積欠供應商與銀行多少負債,以及向股東權益。
美式會將容易變成現金的資產放在前面,越難變現的放在後面,英式則相反。
90天內到期的金融資產,叫‘約當現金’。一年內到期是短期,一年以上到期叫長期。有形資產的貶值幅度叫做折舊。
淨值=股東權益=你有的-你欠人的
個股的觀念即每股淨值。
商譽=收購時買貴了多少=收賺價-淨值,資產負債表中有很多的商譽,代表併購時買貴了很多,是不好的。
假設公司發行一股現金增資40元,跟股東收了現金40元,10元加在普通股股本,溢價部分加在資本公積部分加30元,就是公司不勞而獲。
資產重估價值增加的部分,加在報表右邊股東權益中的資本公積。處分固定資產所得的收益,比買入價多出來的部分,也是放進資本公積。別人對公司的捐贈,同樣是加在資本公積。
負債可以分為短期和長期,依照期間從上擺到下。中小型企業破產的原因,除了找不到客戶之外,有高達40%是因為錯誤的財務觀念:以短支長,以短期負債來取得長期資產(如機械設備廠房等),應該要以長支長。
銀行有一種副約的房貸產品,把房貸還掉的主約本金,會變出一個循環額度,若房貸20年循環額度就有20年,使用時,循環額度利率=主約利率+1~2%,不動用不用付利息的。這利息和額度到急需用錢時很有用的。
手握現金,不論何時都能買到大部份你想要的資產;手握大量資產,卻不一定能即時換成足夠的現金,讓公司持續生存下去。
生活帳戶 10%(約6個月生活資金)
槓桿帳戶 20%(購買健康及人壽類保險)
理財帳戶 30% (操作股票、ETF、期貨、外匯 或房地產)
退休帳戶 40% (主要投資原則為保本,如 定期及債券 等。)
分析一間公司的經營能力,比較好是採用年報以上的資訊,因為很多行業都有旺淡季之分。
應收帳款周轉率(資金的翻桌率)越高越好。財務界以360天當做一年,若應收帳款周轉率為6,即360÷6= 60天/趟。
存貨周轉率,也是越高越好。若為3.6,即360÷3.6= 100天/趟,就是商品平均售出天數是100天。
固定資產周轉率,同樣是越大越好,代表固定資產一年幫公司做了越多趟生意。
總資產周轉率,也是越大越好,應該與同業進行比較,若大於2 代表是經營效率特別強的公司。若小於1時,代表是一個燒錢的行業,除非公司有長期穩定獲利能力或有充足現金(佔總資產25%以上),否則不要投資。
若公司做假帳,現金越來越少,會看到應收帳款佔總資產的比率突然偏高,應收帳款周轉率變小,即回收天數越來越長。
應付帳款周轉天數,就是運用供應商的錢來做生意。(應付帳款周轉率 = 銷貨成本/應付帳款 )
高單價的原物料,通常應該採用少量多次的採購方式,來將庫存水位降到最低,減少公司資金的積壓。
生意的完整週期:
存貨周轉天數 + 應收帳款周轉天數 = 應付帳款周轉天數 + 現金轉換週期(缺錢的天數)
假設公司一天平均開銷1萬,若現金轉換週期為60天,代表經營這生意至少要有60萬。
判斷純粹打低價的企業能否活下來,不能只看營收規模大不大,而是要看他經營能力的翻桌率快不快。
總資產報酬率RoA = 淨利率(獲利能力) × 總資產周轉率(經營能力-翻桌率)
獲利能力很易被複製或破壞,一檔牛什成功就開到一條街都是牛什檔,但經營能力是這間公司如何有效運用應收帳款、存貨、資產,進行最有效的配置與運用,不易複製。
巴菲特要求看財務報表時,基本上要看五年以上,因為假的東西難以長久,即使作假帳的人再厲害,只要做假,一定會留下蛛絲馬跡。
現金流量表 主要有三個部分:
1. 營運活動(成本、人工與費用管控)的現金流量。
2. 投資活動(購買廠房、機器)的現金流量。
3. 融資活動(銀行融資、發債、股東增資)的現金流量。
淨利是推估值,不是100%確定的。現金流量表是一張真假立判、生死存亡的報表。可用 《快收慢付 》來解決現金周轉的危機。
公司沒有獲利可以照常營運很久,但只要一天沒有現金,就無法生存!所以巴菲特為何如此看重 《自由現金流量》 (營運活動現金流 - 基本資本支出)。
營運活動現金流/淨利 =>100%
若小於時,就代表可能有意外狀況或不為人知的內情。
營運活動現金流>一年內要付出的流動負債,表示公司的體質健康。
確認 營運活動現金流量、損益表上的淨利,兩者趨勢變化是否相同。
此書能用通俗的話語解讀財務報表,使一般人又能看懂財務報表,把容易做假帳的地方一一指出,終於明白巴菲特為何要用大量時間去研究各上巿公司五年以上的財務報表,真是一份耗費大量心力的工作,他有此成就真的得來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