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最初會借這本書,是為了讓爸媽對於「繭居族」這個社會現象有些瞭解,而不只是宅男宅女等稱呼,但在自己閱讀後我也收穫良多。
書中採取的諮商模式是家庭治療,我最印象深刻的是裡頭說,若要求繭居族去看心理醫生,通常會受到強烈的牴觸,可能還因覺得被家人視作有病而使彼此關係陷入僵局,而書中則主張可以由繭居族的家人先去做諮商,要改變繭居族本身,常常要從其家人先做改變,瞭解繭居族的可能心態、調整互動模式,且進一步使繭居族本人對被諮商這件事不會那麼抗拒。
我在閱讀這本書時,一直認為這本書某種程度上是建立在日本的文化脈絡上的,因為他不只一次強調了「父親角色缺席(嚴肅、鮮與子女親密互動)」所造成的問題。然而在我媽看完和我討論時,我才瞭解到,其實這樣的家庭氛圍離我們並不遠,甚至我親戚中有一位當事人,其成因(?)也許也與此一原因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