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沒有罪行,也沒有罪咎,但卻有懲罰。
這是《罪行》系列三部曲的最終章,相較於讓人深陷囹圄的實質「罪行」,虛幻的「罪咎」與「懲罰」才真正會將人禁錮、綑綁到窒息。
女人為了一家人可以繼續相守,而為了殺嬰的丈夫頂罪,卻等不到任何的探望,出獄後甚至淪為空氣般的存在,於是親手讓他從高樓墜下;愛上人型玩偶的男子,因為這個「妻子」遭到鄰居破壞凌辱,而將對方毆成重傷;摯愛癌逝的年邁鰥夫,遇見了一位與妻子十分神似的女人,因而出手讓她的丈夫慘遭車輛壓死……。
十二個主角迥異的故事,卻兜旋著近似的主題──寂寞,寂寞驅動他們失控,誘使他們犯錯,而最後給予他們最沉重的懲罰,卻依舊還是寂寞。
除了深層的人性糾葛,制度的荒謬也同樣沉痾難解。一個持有毒品的男子為了逃逸而酒駕,但因為「一事不二罰」的制度,已被酒駕定罪的他,便不用再因持有毒品被論罪;慘遭人口販子強迫賣淫的女孩出庭作證,因為她極端害怕被告,審判長讓被告離席,直到證人離開後才出庭,卻因為這樣「剝奪」了被告參與審判程序的權利,導致判決撤銷……。
某些罪行究竟懲罰了誰?某些應有的懲罰是否獲得了相應的罪行?抑或只能在媒體的喧囂起舞,與輿論的攸攸之口中討價還價?正義的落實如此艱難,而世人對於善惡與對錯的定論又往往操之過急,馮‧席拉赫用他一貫的冷靜筆觸,用旁觀的敘事句號,勾勒了一個又一個叩問司法與真相的問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