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13

金融的智慧:結合文學、歷史與哲學的哈佛畢業演講,教你掌握風險與報酬 BY 壹團 Peter

作者是印度人於哈佛商學院教書,在畢業演講提供學子對於金融的見解,根據以下8個主題作論述。
1.每個人應該把自已當成保險公司,隨機無所不在,但總體而言是可預測的。針對偶發找出它的概率,當作常態分布的依據。
2.選擇權損失有限利益無窮,加入在你的工作或人生中會驅使你承擔更大風險,並可在跌倒失利時提供保護。分散則是降低風險,在時間、經驗、朋友加入不同的成份,會讓你有不同的保險作保護。
3.聖經提到塔倫(talent)故事,你創造更多價值,上帝才會多給你。投資今天的自已,創造未來的價值。人們都在追求超額報酬,但要注意是否為運氣成份存在(效率市場假說)。
4.股東和經理人會因個人利益衝突而有不同的經營手段。那在教養小孩時,父母究竟是委託人還是代理人? 你自已是否可以作委託人而不是代理人?
5.企業併購就像結婚,若不適合則兩者結合就不會有幸福的故事,舉出美國線上和時代華納案例。
6.槓桿(leverage)會讓你賺到更大的報酬,提高生活品質;但相反也會有"懸決債務"缺點,因承認約束在身,而不願讓你去做進一步投資(如2007年發生房貸危機,造成大家放棄維持房況)。人也可以透過槓桿承諾,來激發你的能力。
7.破產法的制定讓人可以創造事業的防謢網,目的是重生而不是死亡,從美國航空破產案例回頭反省這對員工好還是股東好的矛盾衝突。
8.金融的目的是消除風險,來讓人們遠離失敗,卻吸引很多慾望無窮壞蛋進來。但要成為那種人,是靠自已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