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群組《微型書展》我一口氣北市圖借了好多「書名看起來可能跟動物有點關聯」的書,這本雖然是創作小說,但貓的戲份很重,我就派我的貓當Model了。
全書以媽媽常說的:「既有所失,也有所得」觀念,帶出主角將死而魔鬼透過讓世界上消失一樣東西作為代價,使主角多活一天,從電話、電影、時鐘……到他家的貓咪及他…………我本來直覺想說…塑膠袋行不行。
「……喂!我可不是清潔大叔!魔鬼不發威,你就把我當菩薩!」
作者描述的方式有時候很詼諧,有幾段戳到笑點XD。
因為某些巧合發揮了作用,我們在高中也是同班同學。我在六年期間接受了百視達的電影博愛教育,如今應該已經到達了電影迷,或者說是電影宅男的境界。但是,每次看到百視達,就覺得世上那些電影宅男(包括我在內)都只能稱為山寨版,在如今這個只不過稍微多看了幾部電影,就可以領到宅男認定的宅男養殖時代,百視達這種人才是天然純正的電影宅男。話說回來,我並不想以他為目標。對不起啊,百視達。
「貓突然開口說話也很傷腦筋,可不可以請你變回去?」
這本故事很常描述帶到貓咪,尤其是描寫母親父親的部分,萵苣和高麗菜(這是貓名)扮演極其重要的角色,雖然我也覺得如果我的貓會講話超驚悚的……好難想像,但主角的決定(我不暴雷啦)卻很感人,這本可以拍成電影蠻不意外,很日本式的,即視感也很重。日本書很愛探討生命意義欸。
‧P.073
說起來很不思議,我目前手機中登錄的所有電話號碼,我通通都記不住,無論好友的電話,還是上司的電話,甚至父親的電話都記不住,我把自己的人際關係和記憶完全交給手機。
‧P.106
這時,我發現一件事。這和我在學生時代等待她的電話的心情一樣,無法把心意和想法馬上傳達給對方的焦急時光,正是思念對方的時光。就像古人寫信給對方,迫不及待地等待對方回信一樣。如同送禮物的意義並不在於禮物本身,而是在想像對方喜悅的表情,所以挑選禮物的時間才是送禮的意義所在。
‧P.114
「人生近看是悲劇,遠觀就是喜劇。」
‧P.142
相隔一段時間重溫以前看過的電影,有時候會有完全不同的印象。電影當然不可能改變,於是就會發現,原來是自己改變了。
‧P.144
卓別林曾經在晚年時說:「我無法為世人留下傑作,但至少讓世人發笑,這樣也不錯啊。」義大利導演費里尼也說:「電影可以將任何夢想具體化。」
‧P.167
人類用不自由換取建立規則的安心感。
‧P.203
貓的世界沒有時間的概念,也不存在「孤獨」,只存在「只有自己的時候」和「除了自己以外,還有他人的時候」。只有人類會感到孤獨。
‧P.217
「人類和貓共同生活了一萬年,所以,長時間和貓相處,就會漸漸了解,不是人類飼養貓,只是貓願意陪伴在人類身旁而已。」
‧P.248
「有點像變魔術。如果有一天,當你一個人極度悲傷的時候,一定要努力擠出笑容,然後閉上眼睛,只要多做幾次就好了。」
‧P.254
自己到底幸福?還是不幸?人往往搞不清楚這個問題。有一件事十分明確。一念之差可以讓自己幸福,也可以讓自己不幸。
‧P.258
「但如果只是活命,根本沒有意義,關鍵在於如何活。」
‧P.261
人類總是從自己選擇的人生看向自己沒有選擇的另一種人生,感到羨慕,感到後悔。
‧P.262
你在生命的最後關頭,瞭解了對自己重要的人和無可取代的事物,也瞭解到活在這個世界多麼美好。在自己生存的世界走了一圈後,重新檢視的世界時,發現即使只是無聊的日常生活,也是十二萬分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