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22

活出意義來:從集中營說到存在主義 BY 貳團 王志文

活出生命的意義

心得:
【在看這本書前想問的問題】
在極端困境或厄運中,人如何面對此種處境?

【最有感觸的文字】
「我只擔心一件事,我怕配不上自己所受的苦難。」─ 杜斯妥也夫斯基

【受啟發的感想】
我們雖然不太可能面對集中營的處境,但仍有可能面臨生活中的重大困境或厄運,此際這本書可以給我們相當啟發。
這本書第一部份在描述作者在集中營的經歷。描述能在集中營倖存的人,不是懷抱著樂觀能夠在諸如耶誕節的某一天離開集中營者,這種人通常在無法如期離開時,會快速地喪失生命動力,甚至快速死亡。能在集中營倖存的人,是面臨集中營的苦難時,仍在精神上自我昇華,使生命變的有目的及意義,對未來懷抱著目標,例如與所愛的人相聚或完成未完成的事業、作品等。正如尼采所說「知道為什麼而活的人,便能生存」。這本書並提及困境或厄運是生命給予我們讓精神更有深度的機會,並再度引用尼采的話「那沒能殺死我的,會讓我更強壯」貼切的說明他的想法。作者在集中營中,看到有人像豬玀,有人像聖人,作者表示這是人自我決定的結果,而不只是環境的產物。不過我覺得在面臨重大厄運時,是否真的能如同作者所言,超脫環境做出自我決定,恐有相當難度。這取決於如作者所述,個人必須先對生命抱持著目標及意義感。
這本書第二部分在說明意義療法,要如何發現生命的意義呢?本書作者表示按照意義療法,我們可以用三種方式發現生命的意義:1.通過創立某項工作或從事某種事業;2.透過體驗某事或面對某人;3.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難時採取某種態度。亦即透過想要完成生命中未竟的事業或想陪伴摯愛的親人,抑或採取某種態度等來發現生命的意義。某位醫生問作者面臨太太死亡的極端痛苦時,該如何面對呢?作者回答如果該醫生先於太太死亡,太太將承受醫生目前所面臨的痛苦,然而現在太太先於該醫生死亡,該醫生承受、免除了太太的痛苦,作者幫該醫生找到了意義,讓痛苦也就不再是痛苦。我覺得在每個人面臨困境時,可以透過意義療法,不是逃避困境,而是轉化困境來昇華生命。

【評價】★★★★
如果光看書名會誤以為又是一本勵志雞湯書,超脫了現實,僅有短暫的激勵作用。本書並非如此,這是基於作者個人集中營的經歷,以及精神科醫生的專業,就集中營所發生的一切,做出詳細的描述及自己的詮釋,相當有說服力及深度。對於面臨困境或厄運的人們,能夠帶來深層及持久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