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18

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教導 BY 貳團 家得@Ryan

阿德勒是19.20世紀的心理學家,與大家耳熟能詳的佛洛伊德和榮格同為心理學三巨頭之一,可是卻不如這二位有名,直到前一陣子因為本書的熱賣,才耳聞阿德勒的大名。本書的作者不是阿德勒,是二個日本人將阿德勒心理學去蕪存菁後,以淺顯易懂的方式,一個年輕人及哲學家的對話,由淺入深的話題,慢慢聊到阿德勒哲學的核心。個人很少會去翻心理學類的書籍,本書的確帶給我很大的震撼,徹底顛覆社會常識的思想,擺脫世俗的眼光,引導讀者往另一層面思考。

本書提到幾個值得思考的論述,首先,阿德勒否定心理創傷,他認為過去種種,並不能影響現在的自己,也就是自己可以控制不要被過去所支配,會這麼說則要提到阿德勒所謂的「目的論」與「決定論」。以甲小時候遭受父母虐待,因而造成心理創傷為例,如果是以決定論來說,『甲以前的虐待造成心理創傷,因此造成甲長大之後無法適應社會,而躲在家裡無法外出』,但是如果以目的論來說,『甲不想外出,因此選擇把自己關在房裡,過去的心理創傷只是藉口,一切都是自己的選擇』。再者,阿德勒表示我們不需要他人的認同,我們不要為了滿足他人的期望而活,這裡就要提到阿德勒的主張:「課題的分離」,別人要對你的選擇做出怎樣的評論,那是別人的課題,我們無法干涉,也就是別人要怎麼想,那都是別人的事,不用在意別人的眼光。而且我們也不要介入別人的課題,也不要讓任何人介入我們的,自由的生活才是對的,『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

其實還有很多有意思的論述,值得一再去思考,最重要的是有沒有勇氣去實行,總之,能改變的只有自己,不要試著改變別人,不要在意別人的看法,並且把握活在當下,希望大家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