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書名所說,這本書是性暴力受害者的親身經歷。本書作者伊藤詩織是一名日本獨立記者,某天因為要洽談工作簽證事宜與知名的業界前輩一起晚餐,卻不幸遭受性侵,人生從此發生劇變。
這起事件非常讓人痛心,作者在事發後完全不知道該怎麼應對,打了諮詢電話還被要求要現場面談才能告知相關資訊,更加讓她心力交瘁。之後報案、警察搜查、開記者會揭發的過程中,又因為加害者在社會上的位階與權勢而不斷遭受不平等對待,到最後甚至疑似被吃案,這一切無異都對她造成二度、三度傷害。
社會習慣性檢討受害者的文化,在這本書中也一覽無遺。作者從報案之初就再三被勸退,現身之後受到不少輿論指責,說她動機不單純,或不懂得保護自己,蒐證過程中還三番兩次被質問「是不是處女」,甚至連她沒有表現出情緒,都被警官要求「被害者就要有被害者的樣子」。看了很心疼,也更加敬佩她勇於站出來的勇氣,畢竟公開現身並反抗才有機會推動整個社會改變。
另外,作者有特別提出世界各國的性侵案件數量做比較,二〇一三年的數據顯示,性侵案件數量第一名為瑞典,印度排行第六十八名,日本則是第八十七名,但作者指出,這些數據並不代表瑞典的性侵發生率最高,而是因為他們是以次數為計算單位,且社會環境也讓受害者比較容易報案,所以通報率當然比較高,這樣的比較和說明也提醒了我要以不同的角度看待性侵案件的數量。她還說明了瑞典性侵急診中心的佈置與設計,讓受害者可以不需經過等候室直通櫃檯,以及完善的性侵蒐證系統和等待時間,都很值得學習。面對這樣的事件,除了想辦法預防之外,關於性侵受害者,我們的社會還可以如何處理得更恰當,值得深思。
最後,作者在書中也提出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她認為面對這樣的事件,並非「沒有說NO就不是拒絕」,而是「only YES means YES,沒有同意就是性侵」。希望透過不斷的呼籲,能導正社會的觀念,避免受害者遭受更多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