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01:
[為什麼想讀這本書]
最近被迫短時間學習許多新知識,深感知識焦慮,正處於失控邊緣。隨意逛逛看到書背的描述蠻吸引人的,就決定購買閱讀,希望能夠再增強閱讀方式以及改善自我能力的效率。
[讀書心得]
這幾年看了許多「實用導向」的書,撇除立即可以反應在工作上(例如程式語言,時間管理...等)的應用,其他像是某些情緒控管,與人溝通...等方面的產出似乎微乎其微,看了這本書才發現原來我尚未把該知識「內化」,並「拆為己用」。
另外,書中還有提到一個很有趣的案例,那就是「為什麼教育訓練比書貴?」。
由史蒂芬・柯維所撰寫的書「與成功有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一本定價為450元,但如果自己去上課,課程費用為36,000元/每人,這其中為何費用差了80倍這麼多呢?
作者列了一個公式 :
圖書 = 核心知識 + 書面表達
培訓 = 核心知識 + 口頭表達 + X
因為口頭和書面表達價值差異不大,所以可以變成
培訓 = 圖書 + X
由此可見,同主題的圖書和培訓課程的差距就在於「X」。「X」就是真正幫助學習者把核心知識轉化為自身能力的元素。
諾爾斯等教育學家研究發現,對成人學習者來說最重要的學習過程叫作appropriation。
appropriation = 「內化」=「拆為己用」= 真的學習
總結 :
X = A(拆為己用) = A1(思考經驗) + A2(規劃應用) + A3(現場演練)
諾爾斯提出的成人學習定理,在精心設計的培訓課程中呈現了出來。
[預計改變的一個行為]
透過這本書我學習到一個作者提倡的方式「便利貼學習法」,後續的閱讀將會開始嘗試此種方式進行,希望可以真的對自己創造出超過一本書的價值。
[最有感觸的一句話]
閱讀本身也不能創造價值,理解和記憶知識都不能創造價值。改變行為才有可能創造價值。並且改變行為只發生在將讀來或聽來的知識內化和思考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