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x年代的海地,有活屍(zombie)遊蕩荒野,引起西方媒體爭相報導與學界的注意。作者是7x年代的哈佛民族植物學家,受幾位民族/心理/神經學前輩所託,前往海地調查活屍的因果,以及將活人變成活屍的毒物成分。
與一般認為的「死後復生」不同,海地活屍是用藥/毒物將活人變成假死狀態(新陳代謝/呼吸幾乎消失,全身癱瘓,心搏/腦波正常),宣告死亡被埋葬後,再用藥物喚醒變成半死不活(精神委靡、體液橫流、全身無力、感知喪失、進食/睡眠異常)。作者有找到上過新聞的活屍Clairvius Narcisse(由某慈善診所收容),他說整個過程像靈魂出竅,他飄在空中看著自己(的身體)被放進棺材、下葬、挖出、喚醒。他聽得見家屬的哭號,感覺得到土石/棺材的壓迫,但什麼都不能做。
下毒是地下社群給予的懲罰。當某人犯下某些過錯(土地糾紛、偷腥、傷害/不尊重其他成員…)時,其他人可以舉發他,社群大老們會調查後判決,有罪的話,某人就會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中毒。下葬後如果被喚醒就當奴隸,沒被喚醒就是(毒退後)缺氧致死。
幾個毒物樣本送回美國化驗的結果,都有河豚毒素(tetrodotoxin)跟某些蟾蜍毒素,有些有蛇毒有些沒加。科學上雖可解釋毒症關係,但作者深入探訪地下社群後,認為活屍有一部份是心理/精神崩潰的結果;當人突然癱瘓,遭社群/家人遺棄(因觸犯戒律),一邊看著自己被活埋,一邊聽著眾人的惡言,很容易就喪失生存的慾望。即便被喚醒後逃了出來,也只能漫無目的地遊蕩,什麼都無所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