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圖十分宏大,想用文學說明清楚「我們真的存在嗎?」這個基本上無解的課題。
標題很荒唐,文章內容也是在幽默跟嚴肅之間拉起的鋼索,比方下面這段:「p102如果說我的手沾滿了蚊子的鮮血……/但那些血都來自你的身體……/那能說我是劊子手嗎?
那只能說你是打蚊子高手」
滿滿的幹話垃圾話,整本小說大概有1/3是這樣子的對話,甚至一直出現跟自己GG的對談(因為在虛擬世界裡,什麼東西都安裝智慧晶片,小到酒杯大到人工智慧生命)。
又像是p172起對於虛擬GG晶片的申訴與一連串回覆,可以說是這個作品風格的縮影:「我也相信,一根健康快樂的虛擬GG可以帶來彩色的第二人生。但所謂健康快樂的GG,究竟有沒有普世的客觀定義呢?……一支遵循達爾文原則、以到處撒種為目的的GG,可能是最自然、最健康的,卻也是最受道德譴責、最不快樂的。……我想問題出在貴公司的生產哲學。你們的程式設計師似乎並不認同李維史陀,也不像柏拉圖那樣相信這世界是有結構的。但假如沒有結構的話,人類所有的記憶、思考、預測和行為,都將失去意義。」落落長一片,包含了人文到科學理論的運用、由荒唐事物裡觀測到的普世道理、荒誕不經卻又莫名有說服力的言談。
這大概就是整本書風格的濃縮。
我想,用「魔性」來形容《去年在阿魯吧》是比較適合的,風格強烈、想像力超群、節奏變換除了最後結尾以外都很明快。
其實裡面談論的大部分理論與學者我都非常不熟,後面甚至扯到維度的蜷縮與宏觀、量子力學理論等等,我在三體時看不太懂,現在還是不太能懂。不過小說核心的主題、人物與情節倒是不難掌握。
一個流連在虛擬世界追求存在意義的男子,遇上一個沒有真實肉體存在而只有被備份的記憶體,意外產生了愛情,為了協助追查身份,最終甚至付出了真實的身體給他。
聽起來頗肥皂,但在過程中那些看似輕鬆,實則荒涼無比的城市、生命、人類都帶給我巨大的荒蕪感。掌握了創造權,可以在虛擬裡扮演上帝的人類,最終目標是什麼呢?創造出真實的上帝嗎?
另外吸引我的則是故事裡不斷出現的小細節,像是主角每次與女性談到哲學就會勃起,但一認真想要幹嘛時GG會開始依據莫名其妙的哲學憂鬱而選擇給主人難堪。還有去動物園時被細菌嗆、在賭場遇到滿口髒話的人,主角有一個遲到理由產生器(類似午飯產生器),組合出來給的藉口是「我奶奶的丁字褲卡到陰」等等。
太多這樣天馬行空的鋪陳了,而且如果仔細鑽研,這些東西,特別是常常用低級下流的黃色梗來開玩笑這件事都有背後存在意義,我記得有一段就是兩人在論述黃色笑話的意義。
其實太多細節跟理論的書,我常常讀的是囫圇吞棗,基礎能力不夠強吧我想。
另一個很棒的篇章是作者後記以及劉梓潔的訪談,非常深度,推薦去看,我很難用幾百字的篇幅做到濃縮以及心得,請原諒明天就要退伍的替代役男,既感動看了一本有趣的書,卻又難以抵抗心中偷懶休息的衝動的矛盾感。
簡而言之,科幻小說讀者應該要嘗試一下,或許不會喜歡,但不能否認這個作者十分特別與魔性、荒唐而蒼涼的世界。
尤其是最後主角失去肉體,被友人反問「你覺得這有什麼差別嗎」時的驚醒。進化到極限的未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