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22

性格的優勢:我是內向,你是外向,我們如何相處與工作? BY 貳團 吾輩的小白

去圖書館借書的時候順手拿起來看,翻了兩頁覺得很有趣,透過書中的觀念,才明白是自己性格內向導向的人。
外向者透過參與外部活動,藉此得到刺激還有回饋,透過外部行為的回饋來為自己充電。
內向者則是傾向於,透過內在式活動例如:閱讀、寫作、繪畫、獨處,來補充自己的能量。
內向者追求安全感、穩定,無法同時間接收太多刺激,過多的訊息反而變成一種干擾,有效的控制周遭的訊息
刺激量,對於內向者來說就是重要的工作。
外向者則反之,過長時間專注在一件閱讀或是靜態的活動上,反而讓他們喪失能量,他需要較多的外部刺激,
並且對於外部刺激有辦法在短時間消化,轉成自己需要的資訊,且透過外部行為的獎勵能讓他們做得更好。

書中也提到,對於自己是內向還是外向的人,標準並非這麼的清楚,大多數的人都有可能展現出這兩種特徵,
只是刻度尺上的多與少而已,留意自己在某個階段是想從事內向類型的活動還是外向類型的活動,有助於安排自己
的生活。如果生活中長時間需要處在跟自己性格不相符的活動中,透過某些方式、技巧還是能夠做得很好,但從事
非自己性格類型的活動,是非常耗費大量精力的。要有意識的回到性格的舒適圈,因為性格的舒適圈就是你充電的地方。
例如:內向性格的人,從事業務工作,需要整天在外與客戶接觸,事先準備好要拜訪客戶的資料或是事前演練,對於內向者
是有幫助的,能夠更快的進入狀況。但在從事一整天的外務工作後,不會建議內向者再去跟朋友小聚或是到人多的地方參
與外部活動,這時候一個人單獨的在舒適的環境下閱讀或休息反而更能補充一整天失去的精力與疲勞。

書中也提到內向跟外向者的優勢跟障礙,比如內向者容易專注在細節,忽略全面。或是過度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迴避外交,缺乏與他人交流。
外向者過度參與外部活動則容易迴避自我,對於自我發展較為不利,也容易過於在意外在的評價,即便評價的人對於外向者不是這麼重要。

是一本有趣又實用的工具書,讓我明白自己在某些時段,想要閱讀的時候就不會強迫自己去運動,想要出外走走就不會硬要自己坐在書桌面前,
要求自己靜下心來看書,在安排事情上更容易注意到當下時段自己需要的是什麼,讓自己能夠好好的享受當下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