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中國佛教禪宗第六代祖師-惠能大師,教誡僧徒四眾的語錄,後人尊稱為「壇經」。大師一開章便以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破題!
菩提意思是覺,自性就是本性,智慧覺性,本來是清淨的,從來也沒有染污,佛與眾生的差別,只在一心。一心是真,一心是正念,一心是真如,時常聽到
有人對我說:心好就好了何必吃素,心好就好了,何必修身養性。我常常笑而不答,一來是你可以讓自己有高道德標準但是對於別人要寬以待人,但是不能
因為在外面久了就隨波逐流降格以求,所以要跟別人溝通的方法先聽,聽聽別人怎麼說,看看別人怎麼做,絕對不要貿貿然把自己那套加諸在別人身上,那
不太容易得到別人接受,二則是我不太能清楚的解釋何謂心好!直到我看完六祖壇經,惠能大師去拜見五祖,五祖問:「你是哪裡人?到我這裡來想求些什麼?」
惠能答:遠來禮師。惟求作佛。不求餘物。開啟壇經的脈絡。心好就好了何必吃素,但是人們的心能夠24小時沒有惡念頭嗎?少之又少,姑且不論飲食習慣,
捫心自問我還做不到,你還會因為別人的一句話怒火三千丈,何來心好?!你還會心裏批評人,何來心好?!所謂的心好是24小時心能夠不思善,不思惡。
所以時常把心好就好掛在嘴邊的人是否有想過心好的定義?中國南傳禪宗裡,特別重視「一行」。行就是修行,修什麼?修一,就是心、口、身行要一,
這就叫三昧。六祖說:「於一切處所,行住坐臥常行一直心者,就叫做一行三昧。這就是生活禪!一般人以為禪就是坐在那邊不動,盤腿面壁,心中不起念頭,
是錯誤的。一塊石頭,它擺在那個地方幾百年、幾千年,它在那裡不動,它也不打妄想;換句話說,這塊石頭就入了禪定?正確的一行三昧是你在生活中面對
任何境界你的心都能不起波瀾,要達到這樣的境界是要在生活中慢慢鍛鍊的。因為本書為文言文閱讀起來可能會比較吃力,但都有翻譯註解,無需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