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06

失控的數據:數字管理的誤用與濫用,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與工作,甚至引發災難 BY 貳團 陳思璇

在人們對量化資料趨之若鶩的「數據時代」,作者以自身經驗為出發點,對政府、學術機構、警政單位甚至私人企業的績效評量現況進行了大規模的分析,並指出無論該單位適合與否,深信一切事務都能夠標準化再加以評量進而改善管理、達成目標,已然成為一種普遍性的執著,又可稱為「指標固著」。
書中舉了許多例子,點出上位者常忽略的盲點與可預期的後果。如為了改善效率與成本控管而進行績效評量,卻因為要記錄、統整、呈報資料而聘用更多人力或壓縮原本人員的工作時間,花費更多費用與機會成本最後取得的成果卻不一定有用(甚至不一定有人看!)。即使初期頗具成效,一旦變成長期評量,邊際成本就容易大過邊際效益,使其喪失本意。
作者以深入淺出的說明和理論輔以個案研究,讓人瞭解錯誤的評量手段是如何忽略專業與經驗判斷、影響機關,甚至造成大規模的災難(2008年的金融海嘯同樣受到此盲信的影響);末章更整理了指標使用指南供機關單位做自我檢核,避免走上反被數據誤導的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