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22

活著覺得麻煩的人:逃避不可恥但沒用!日本精神科名醫教你走出迴避型人格困境,活得更輕鬆自在! BY 壹團 楊育青

本書圍繞著探討同書名一般「活著覺得麻煩的人」,由行為表徵逐漸抽絲剝繭至內心,並深入說明至人格養成以及其根源。
其中主要介紹了關於「依戀的結構」的部分;依戀結構是支撐羈絆以及守護生存的結構,其中又粗分為「穩定型依戀」以及「迴避型依戀(再細分為迴避型/恐懼迴避型/不安型)」,多依照幼年時被撫養的方式而養成不同的發展。
幼年時若撫養人能盡量給予孩子所想要的應答性反應,則孩子能夠覺得安心、並形成穩定型依戀;而「活著覺得麻煩的人」一般根源於幼年時撫養人對於孩子的心意沒給予其想要的反應,孩子成長過程中心意未被理解過而漸漸產生疏離感,形成不穩定的依戀模式,並深深影響成人後處事行為以及心態。
由於自小與人相處伴隨的痛苦疏離的不好經驗,長大後自然會傾向避開與他人相處以及產生羈絆,以免招來痛苦。雖然還不會想死但可能會覺得「活著好累」,也就是感覺活著很麻煩、淨是些需要與他人往來的麻煩事。
書中並舉田鼠為例,依照山區田鼠與草原田鼠截然不同的養育下一代的方式,形成了草原田鼠間強烈的羈絆、而山區田鼠依戀淡薄喜歡獨自生活。現在社會的型態下,像山區田鼠般的人急速地增加了。
也許從小未獲得的安全感造就了前半生的人格特質而形成這樣有氣無力的生活方式,但我並不認為要從此改變人格朝向穩定依戀型奔去才是正途,而是需要練習慢慢修復、找出自己的「安全基地」,有了安定的內心自然能夠找到讓自己覺得活著踏實不麻煩的模式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