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是位美國醫師,在加州灣景區開設診所,發現許多發展遲緩或有ADHD症狀的小孩,家庭背景都有出過狀況,因此作者開始猜測患者童年逆境是日後患病的肇因,將患者進行童年逆境問卷調查,並將童年逆境分數較高的患者輔以心理治療,往往都有顯著的治療成效。
作者規劃的檢測,童年逆境分數1-10分,共有10個問題,符合1個累計1分,問題分別(大略打出)是在18歲前1.家人常罵你羞辱你或傷害你,2.家人常打你或攻擊你,3.曾有大人性騷性侵你,4.家中沒人愛你在乎你,5.家人沒辦法滿足你的基本生活需求(挨餓、保護等等),6.父母離異或分開,7.母親或繼母經常被攻擊,8.你是否與酗酒或用藥者同住,9.家人曾經罹患憂鬱症或心理疾病或試圖自殺,10.家人曾入獄。累計4分以上,患病的機率較0分的高出數倍。
作者以醫學的角度說明腦內在受到童年逆境「壓力」時的運作情況,包含皮質醇、前額葉、杏仁核以及其他我看過就忘的醫學名詞等等的作用關係。過度的壓力有如揠苗助長,會破壞身體的機制,說明童年逆境「壓力」確實會導致人類容易生病出問題或短命。
重點的治療方法則有六種,分別是營養、運動、健康心理、健康人際關係、睡眠跟正念。
整本書是作者對童年逆境影響的發現歷程、案例彙整,及設法努力推廣到全國,讓每個患者都能都進行篩檢以獲得合適治療的過程。
童年逆境過往好像比較是心理學關注的問題,能有醫師發現其醫學基礎跟治療方式,而且大力推廣,算是很令人欣慰,作者提出的六大治療重點,看起來對一般人來講應該也不算太困難(應該吧),至少不會讓人覺得自己曾經歷過童年逆境,人生就沒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