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可.史坦哈德
這四本都有提到他,
但我在此之前真的沒聽過他,
所以多看點書真的是好事XDD
在此隆重介紹-逆襲a老船長🎉
麥可.史坦哈德
Michael~ Stein~~~~~~~ hardt~~~
📒1【新股市大亨】
-策略型交易員
☎每年花上數百萬美元
Steinhardt,每年會付給華爾街券商一大筆佣金,大約是350萬美元。不是為了買公司分析、經濟預測、國際展望報告,也不是為了技術分析線圖的走勢預測,他買的是若干華爾街券商分析師們的第一通電話。
☎華爾街券商分析師們的第一通電話。
一) 對券商來說
1) 打給Steinhardt,有機會成交非常大的一筆單。
2) 而且只要他有興趣,甚至願意在價格上作讓步。
3) 如果他相信你這個券商,他會很乾脆地立刻下單。
4) 你會願意盡力幫他留意市場上的各種變化。
二) 對Steinhard來說
1) 他可以等待足以獲利的片段交易消息上門。
2) 他可以期待主要分析師改變他對公司的看法。
3) 他可以在其他投資人相信分析師的看法之前,搶一步進場卡位。
4) 他可以注意,這些分析師們,意見開始改變的徵兆。
☎差別認知
「我雇用六到七名證券分析師,三到四位交易員,另外有一位經濟學家幫我留意即將發生重要巨變的經濟部門。我希望從經濟學家的觀念中,找出一般認知和特殊認知的差異。」
☎交易技巧
「如果分析師帶了案子來,我會研究個五分鐘,然後決定去作。我管理是採被動式的-我鬼分析師許多空間去實現他們的點子。如果失敗了,我就會一遍一遍地檢討,我的原則是給大指導方針,決定總風險,和決定可以接受的風險程度。」
「我定義自己的角色是儘可能獲取最大的資本報酬,所以我會盡一切能力達到這個目標,不會限定自己只能用某種技巧。每天我都會問自己今天風險報酬比率如何。我們的第一個考慮就是長期投資應如何。第二個考慮是如果有新的股票而且具有吸引力,我們就會將大筆資金分配給它。第三,我們也會借股票給經紀人拋補,在這點上我會要求最高的利息。第四,我們也有專人作套利,通常是收購破產公司和買進交易帳單。第五,我們也讓自己全方位接觸新的投資工具。」
「我的大多數長期倉位都是根據基本面遠景來選擇的-不過我不一定要真的長期持有。我常常對我的人說,你應該依長期基礎來選擇,即使是你所賭的事不一定發生,我發現市場總是會對長期展望有所反應,至少會反應一段時間。」
「我作多時,喜歡找尋長久沒有什麼表現,但是有復甦潛力的股票。作空時,我喜歡針對美國知名的企業,也就是投機客目光所在處。」
📒2【散戶的機會】
-逆勢操作的難處在於人性
💊正港逆勢操作型投資人
很多人都喜歡自認是逆勢操作型的投資人。
他們的逆勢操作,可能就是在暗指市場出錯了。
但是,如果你把逆勢操作型的投資人,
定義成主動尋找機會和他人反方向的投資,
並且有勇氣與信心善用逆勢操作作為核心策略。
絕對是少之又少中的少之又少,
而Steinhardt正式其中一位。
💊華爾街分析師們帶來的真正價值
💊找出與市場共識之間的差異認知
從華爾街分析師得到資訊。去推論出華爾街對於某種股票、某類資產或是整個市場的共識是什麼。
一旦得出結論之後,然後他會再利用自己的研究,去找出市場共識哪裡有明顯的錯誤,並據此建立投資部位。
他的多數交易都是短期的,Steinhardt自認是個有彈性的投資人。當市場的動向對他有利,他會買進並賺進很多錢;當他認為市場衝過頭了,他就會反向操作。
💊做多1980年代初期的債券市場
1970年代末期,FED積極升息,對抗不受控制的通膨。利率上漲,債券價格會下跌。
而Steinhardt相信FED最後必然會放手,因為高利率也會傷害美國經濟。因此,他的基金質借大量資金,買進五年期的美國公債。
經歷過幾個月的大幅虧損。他不為所動,拒絕出售或減少債券的資金部位。最後,當利率下跌,公債價格上漲,Steinhardt荷包滿滿。
💊損失慘重乃至退休
Steinhardt並未永遠遵循自己的規則,導致偶爾出現失誤。
他在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之前,就已經對市場被高估感到憂心忡忡,但是他又擔心錯失股市上漲的獲利機會。結果因為維持大量多頭部位,造成他從獲利45%變成只剩5%。
1990年代初期,Steinhard開始出脫短期債券的空頭部位,買進長期債券的多頭部位。這套策略很順利,因為FED會壓低利率。
1993年,照著同樣的套路,他也買進大量歐洲債券,完全接受長期利率將持續下跌的市場共識。
但在1994年,通膨的隱憂促使FED意外升息。引爆各個債券市場的恐慌,也因此歐洲和美國的長期利率都往上飆漲,壓低了債券價格。更嚴重的是,很多避險基金的處境也類似,於是同時間投資人全都開始出脫手上資金部位。他最後吞下地損失約13億美元,則足以促使他想要退休。不過厲害的是,他在投資圈多撐了一年,然後補回了約七億美元的損失。
💊逆勢操作難操作
因為這違反我們想要在團體中找安全感的人性本能。
📒3【從本能交易到紀律交易】
-不良行為是最大風險
🚹沒有待在能力圈內
史坦哈德習慣了美股的快速交易,但他剛剛建立的資產規模卻成為投資表現的敵人,迫使他冒險進入不是他專長的領域。此外,在歐洲,史坦哈德並未享有如同在美國券商的特別優待。
🚹投資心裡面
使你突然改變方向的誘惑是不會消失的。因為市場上總會有價格上漲的投資商品,那些商品是你沒有買但其實你想要的;還有價格下跌的商品,那些商品你買了,但其實你並不想持有。
📒4【金融怪傑】
-差別認知的概念
💎差別認知
我總是從眾人對市場的普遍認知中,尋找出不同的看法,甚至完全相反的看法。
我曾經拋空基因科技公司的股票長達一年半,在這段期間,儘管做空儀度使我遭逢重大損失,可是我堅持做空,因為我對該公司的一種新藥品,抱持與市場完全不同的看法。
我的想法是,再過一兩年,他的新藥品就會被同質而且價格較為低廉的藥品取代。假設我的想法正確,該公司的股票就可能因此跌到每股10美元以下。
當時該公司的股價,已經從每股65美元跌到27美元。到了1988年十月底時,基因科技公司的股價又跌到每股15美元。不過我仍然堅持做空。只要市場大眾對該公司保持多頭的看法,我就會持續採取完全相反的認知而看空。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我總是在多頭還在佔上風的時候,就拋空。一般說來,如此的做法等於是過早拋空,因此,起初我的空頭部位總是會遭逢部分損失。如果股價仍然持續上揚,我甚至會減少持有的空頭部位。但只要我對市場的看法不變,我就會一直堅持做空。
只要我所認定的基本面因素不變,就會一直堅持部位,即使該部位當時多麼不利。
💎把自己分成兩個部分
不過,假如我所持有的部位遭受的壓力真的太大,我也會改變我的交易方向來減輕壓力。
我會告訴自己:「好吧,眼前的情況看來對我相當不利。既然眼前盡是買盤,我為什麼不暫時加入他們,說不定還可以賺一筆。」
💎擁抱認知差異,不抱其他
「我從不使用停損,也從來不管股價是否創新高,或是跌到新低價。我也從不使用所謂的技術分析圖。」
💎回憶黑色星期一
「造成股市大崩盤的問題,是股市的運作系統難以應付其基本結構在八十年代所產生的變化。此外,當時維持股市穩定的兩大主力-個別投資人與專家系統,在股市中的重要性早已大幅降低。」
「一方面穩定股市的力量大幅降低,另一方面,卻又增加了許多難以預料的影響因素,例如投資組合保險、程式交易與全球資產重分配等,股市當時根本難以應付這種情況。」
「我在當天還增加多頭部位,這大約使我基金的風險提高到百分之九十。增加多頭部位純粹是我一貫反向思考下的反向操作策略,因為儘管股市重挫會進一步引發強大賣壓,但也勢必會引起反彈。但我低估了這次股市大崩盤的力量。」
「我認識一位很高明的投資人,他曾經告訴我說,我的投資績效完全是來自我二十八年來錯誤經驗的累積。他的話真是一針見血。當你犯錯之後,一般來說,你總是會避免再犯同樣的錯誤。我同時是一名長期投資人、短線交易者,以及分析師。我所做的決定與犯下的錯誤遠多於一般投資人。事實上這才是使我優於一般投資人的原因。」
💎對股市新手最重要的忠告
「股市中最邪門的事是,有時候最差勁的預測,也可能會成為最高明的決策依據。但這種事卻是一個邪惡的陷阱,會使人相信無須專業知識就可以縱橫股市。因此,我的忠告是:要認清股市的競爭非常激烈。當你買進或賣出股票時,你都是與專業的對手在競爭,而這些專業的對手往往會給予你迎頭痛擊。」
「千萬不要有股市投資風險高,因此獲益也高的觀念。這種觀念是錯誤的。你應該有的觀念是:股市投資風險高,因此你必須設法創造高效益,繼續在股市中生存。」
💎一筆成功的交易,需要哪些要素?
「成功的交易必須取得兩項條件的平衡。這兩項條件是:堅持自己對股市的看法,以及承認自己錯誤的彈性。要達到兩者之間的平衡,則需錯誤與經驗的累積。另外,你應該對交易對手抱持戒心。你應該經常自問:為什麼你要買進,他卻要賣出?他知道哪些你所不知道的事?最後,你必須對自己或別人誠實。就我所知,成功的交易者都是事實真相的追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