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宸君與梁聖岳在尼泊爾海拔兩千多公尺的岩穴,因罕見大雪而受困 47 天,而在搜救隊抵達時的前三天,作者劉宸君先離世了。喜愛書寫的她留下了非常多的手稿,友人幫她整理而出版了此書。書大致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他們從印度啟程往尼泊爾沿路的隨手筆記,第二部分為作者寫的詩,第三部分為散文以及一些手稿。
看這本書有一種不忍卒讀的感覺,劉宸君在18歲時就如此清楚自己所熱愛之事,選擇了與一般青少年迥然不同的道路。正要發光發熱的她,筆觸帶點青澀,但是卻能直接感受到的是一種單純對山、對書寫的熱愛。
她是如此愛山,覺得她的使命也許就像是來寫山的,但最後靈魂太接近山,就被山留下來了。
<書摘>
*與其說在旅行中,任何微小的事件都能夠是接下來的旅途變得讓人難以忍受,我寧可將我們的爭執視作為了避免旅途的重量變得太輕,得用這樣的方式使重量回復。
*我其實不太想知道自己到底怎麼到這裡來的,仔細回想起來,很多時候你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到達某些地方的。最好別太用力回想,否則這件事會失去意義。
*這天你身邊的人都是因為他寫了故事的開頭而不負責地離開,情節自行生長。我們串連將故事繼續接下去,縱然他們會來來去去,若你珍視和遵循他們的每個片刻,那再沒有什麼事會變的。
*「步行」並不只是去到某個地方,走進什麼裡面有蛇是更重要的事。
*但在山上走久了就會知道,心裡的空間被打開,就會有更多的物事住進來,有時自己不小心走進自己內心裡面,整個人就會變成一座山。
*就算只是一個細微的動作,空間人體的氣味都是會互相沾染的,只要空間和生物存在,氣味便會無盡地繁衍、傳播。
*然而「最初」是無可回逆的,再活幾個夏天也不會是那個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