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文章放在作者身處的時代
環境以及作者自己的際遇上面去讀
古文的人和現代的人 都一樣歷經掙扎
在理想和現實間 崎嶇獨行
作者在解釋古文 保留了更多的個人心境上的解釋
更能把握文章的表達
例如齊桓公好服紫這篇
以前讀的時候 感覺是風行草偃
或是上行下效
本篇若依韓非思想解釋 法家權術
此篇是有反面的意義 坐上位者 非得親自做這種示範
而不能制定通用的法律 及君王的權術去規範人民
已是糟糕的結果
人治有所極限 而韓非為講求實際效益的思想家
他所在的世界中韓國面對秦國的強大
若不能短期間做到富強國家 是非常危險的
然而 歷史是眾多思想家拉扯的結果 世事無常
沒有一種思想或法度是可以一試不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