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看這本書是突然有個想法,
想知道厲害的空服員都是怎麼做服務的。
日系航空出了名的禮數周到、貼心顧客,
那他們的公司訓練與客人互動是怎麼進行的?
我其實學到很多會讓人覺得舒服的小舉動,
例如松田聖子雖然在作者送茶時正與人交談,
她還是盡量轉正面對奉茶的她、並做眼神接觸說謝謝,下機時還再跟她道謝一次「謝謝,茶很好喝。」
她大可以只說謝謝,但藉由說「茶很好喝」,讓作者深為感動,因為她記得茶水是她送的,這讓人感覺備受尊重且舒服。
我們做服務業的也可以反過來思考,如果在最後送客時,能夠想起在機上與客人的交談或互動,並在「臨別時的一秒鐘(最後的印象)」說一句誠懇貼心的話道別,就能讓旅客印象加分。這就是日本武術與技藝界所謂的「殘心」— 在完成招式後,也要「專心致志、全力以赴」,而這概念也跟《恆毅力》中提到的「強勢收尾」意思一樣。服務,不在完成服務流程後結束,而是在送完最後一個客人後。
身為空服員,我想我(們)太習慣/安逸於早已熟悉的流程,漸漸忽略這是一份關於「人」的行業。「我們航空公司的人員從事的是一份很棒的工作,能夠帶人們去他們想見的人所在的地方」。如果能把這份工作(job)當作一份能對他人有所貢獻的志業(vocation)來看,就能為自己帶來幸福感(阿德勒心理學),也能夠持續投注你的熱情(恆毅力)。有人飛累了的話可以參考一下。空服員的飛行倦怠症都是一陣一陣的,我也很瞭解,所以我也會需要從不同的角度來檢視我工作的意義。
還有「見微知著」的服務精神,她之前服務的航空公司,經常會以毛毯包裹乘客的行李,因為行李為「乘客的分身」,自要珍重對待(因為我總是要求乘客把包包放座位底下,甚至會蹲下來幫他們喬包包塞得更裡面一點,但就是很直接做)。另外就是ANA的空服員經常會「兩段式道歉」,錯誤發生當下道歉一次,降落前再道歉一次。
這本書不是在講服務,而是服務精神,工作上與生活中的煩惱都是來自於人際關係。人其實從出生開始就仰賴著他人的幫助而存在(嬰兒需要大人照顧),我們從來都不是只靠自己的力量而活著。透過付出(to serve),我們將和人之間的「關係、緣分、感情」化為資產,那才會輾轉以「成果」的形式返還。重點不是要求收獲,而是一顆願意付出、讓別人感到幸福的心。(但但但,千萬要劃出界線,不能耗盡自己,而是要先衡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