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小說分上下兩本,總共九百多頁。前陣子被英國衛報評選為21世紀以來百大小說之一。我花了一段時間看完,在翻開書之前我差點因為書太厚而打算棄書,因為實在很懶得看這麽長篇幅的書了,但好險我沒放棄,我很慶幸看了這本書。
但這本書的內容與帶給我的衝擊及思緒已經多到我不知道怎麼打心得,原本還寫了一些,但怕最後變成小論文因此決定放棄,因為每一頁都可以讓我有感而發,作者的筆法實在太細膩了,對於人內在幽微的心性洞察太透徹才能寫出這樣的傑作。
這本書就像書封的圖一樣,是深沈的痛苦,閱讀過程就像揭下繃帶內的傷口,一點一點撕開,發現傷口流膿而潰爛,但卻忍不住傷口的癢而拼命去摳,摳到裡面的膿不停流出,是一本會讓人不忍繼續看卻又欲罷不能的書。直到看完時,情緒沒有太多的激昂,而會留下一種悠遠的悲傷,輕輕的在心裡記下。
也因痛苦和創傷如此黑暗,那些愛和溫暖在黑暗裡顯得更加璀璨耀人,因此在閱讀時雖然很壓抑又沈重,但同時又會有溫暖的感覺。
我覺得本書精彩在於當中那些細膩的敘述,只說大綱也不會吸引人。所以大綱我就不在這提了,另外不得不說這本書情節是很戲劇化的,但它的寫法不會讓你覺得芭樂,而是會讓你身歷其境,然後對角色的境遇深感同理。作者的文筆真的太強大了!(我只哭一次,網路上很多書友都哭爆,看來我這次很理性閱讀😆)
這本書關於創傷,關於痛苦,關於自我認知,自我厭惡,關於身分認同,關於友情、親情與愛情,關於愛,關於理解,關於擁有和被剝奪,關於一些身不由己的或是操之在手的渺小人生。
一個人會在經歷了一些事之後成為所謂的「自我」,如果那個「自我」已然形成,本質是不是就不會改變了呢?是不是一個人在成為“我”之後,即使後來又經過些什麼,獲得了些什麼,但其實不論過了多久,內心的你永遠都無法改變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