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會閱讀這本書主要是因為近期考慮轉職的時候,對敏捷開發裡的PO(專案負責人)有興趣,所以才決定閱讀這本Sprint衝刺計畫,想了解PO應該在這樣的流程中做什麼,且整個開發流程又是如何進行。
不過在閱讀後,我認為這本書的方法和一般軟體公司在安排敏捷開發應該還是稍有不同(歡迎來討論?),本書的衝刺計畫更適合拿來決定產品大方向、公司重大策略等等,而非日常的經營優化。
這本書以5天為一個週期,從一開始的組建團隊、發散、聚焦,到最後的客戶測試,確認方向,每一天都有自己的任務。
換言之,這是一本工具書,告訴讀者從星期一到星期五該做什麼。
最後,這本書結尾有一份清單及每天應做的事項做為工具,供想要跑SPRINT的人使用
摘要一下這本書帶給我比較耳目一新的地方:
1.一群人聚在一起專注的思考比團隊討論來的更好
以往的團隊經驗都是找許多人來一起發想、討論,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的發言,雖然真的可以藉著一個又一個的想法疊加上去想到新的做法,但往往這樣的討論也是非常耗時的。書中提到一點非常有趣,就是把一群人聚在一起,針對同樣的問題自己思考,當每個人都想到好方法的時候,再一起檢視這些方法,逐一討論,是效率更高的作法。
2.一次看完全部的選項、想完全部的問題在進行討論往往可以更快速
如前面第一點所言,往往看一個討論一個是非常耗時的,在這本書中不僅一次提到「讓眾人看完全部的選項,透過紙本或原點投票後,在逐一檢視方案」這個方法,這個方法雖然不自然的,但是可以更快的聚焦問題,節省時間。
3.老闆或決策者的決定是最重要的
大家都熱愛民主自由,也認為順應民意是重要的!但是在商場上,老闆或是主管才是那個投入大量資源和需要為承擔成敗的人,所以在衝刺計畫開始前,必須要確保老闆對這個目標是有興趣,也是心中排行第一的問題,否則盡管知道的可以改進的空間,方案卻不得老闆的心,就全部都是空歡喜一場;另外,在討論的過程中,每個人的意見都至關重要,我們必須確保大家充分發言,表達自己的喜好。而老闆則是在綜合大家的看法和自己的意見後,為團隊做下最後的總結。如果老闆的想法和大家不同,也需要聆聽自己的心,否則順應民意後,又反悔更得不償失。
4.善用便利貼,把一個人的筆記變成眾人的筆記
以前就有用過便利貼筆記法,當時只覺得這是一個非常浪費紙的行為,但這本書告訴我為什麼要這樣做。想像每個人都以簡短有力的方法在便利貼上寫下意見,而便利貼就這樣一張張地飛到牆上,變成眾人可以一同瀏覽的筆記。同時,因為便利貼可重複黏貼的特性,可以再將類似的筆記群組起來計次,不僅可以聚焦,也可以看出哪些點是大家同樣認為重要的。
5.不具名、無限制的票數有時候可以更了解民心
不知道提案人是誰,就可以更無顧忌的表達喜好和可改進空間。而沒有限制的無記名投票,可以看出不同方案之間的重要性,同時也不需要考量誰說話的權重更大。雖然這樣的投票方法看起來混亂無章,但確實可以很有效的表達出團隊認為重要的部分。
6.花少量的時間完成並測試原型,不要一下就認真投入資源開發
這是我覺得最不適合拿來日常開發的部分!書中最後有提到的原型測試,這些原型往往只是「看起來像真的」,而非是真的,所以它可以很快被產生,進行測試以後,快速被放棄。但書中提到的測試心態非常重要,當團隊投入越多,而消費者不買單的時候往往會怪罪消費者不懂、消費者是白痴,所以就緊抓著不適合的方案,投入越來越多、方向越來越錯。而快速產出簡單的原型就是希望避免隊有這種心態,可以快速調整找到新的解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