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過一年半的時間,美中貿易戰席捲媒體版面,也因此除了媒體狂人的形象,我對川普的想像大抵就是個我行我素、任性妄為的美國總統;而最常出現在媒體版面的商務部,也理所當然被我視為是主管國與國間貿易的政府部門。
讀完此書,全然顛覆了我對美國政府機關的刻板印象,可以說是一本豐富有趣的美國政府「豆知識」入門:比方美國商務部僅有約十分之一的業務與貿易相關,而其下佔據最大預算的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竟是個蒐集數據的寶庫,手機裡的氣象預報都來自它;低收入孩子的營養午餐竟不歸教育部或內政部管,而是農業部;還有,核子彈頭並非由國防部負責,而是能源部。而依法律規定,當民主/共和黨的總統提名人選確定後,交接小組就要啟動,進入華府辦公,並為將來白宮所需要的五百個職缺物色人選。
透過翻轉這些眾人心中的刻板印象和對政府運作機制的陌生、漠視,「魔球」、「攻其不備」作者麥克‧路易士要告訴我們的,其實是政治領袖的無知、短視,以及不願尊重專業的狂妄心態,後果比我們想像的更可怕。他透過訪談在工作崗位上一步一步運用專業和熱情、改變政府服務品質的美國公務員和他們背後的故事,對比川普交接期間的種種亂象、重要職位的酬庸,解構民眾普遍認為選出政治領袖後就不用關心政治的錯誤心態。
在台灣總統大選剛剛落幕的此刻完食此書,正如一記警鐘,書中描繪的許多場景,如川普指派石油說客負責能源部交接業務,從農民等傳統階層收穫最多票數的川普,最先砍的預算竟然是農村發展以及扶助低收入孩子的營養午餐,不禁讓人莞爾、也讓人心寒,這些在台灣不也充滿了既視感?
書名提到的第五風險(The Fifth Risk),指的是在我們預期之外、壓根沒想到它會發生的風險。成功的政府運作機制應當透過數據研究和基礎科學的投入,在這類風險發生前就加以避免。當一個社會習慣了以短線思考來面對長期問題,只願意著眼於短期可看到成效的建樹,不願進行默默卻必要的長期投資,這個社會便會陷入第五風暴之中,我們都應深深引以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