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01

童年的凝視:兒童文化研究選集 BY 貳團 心 Anita🌶

在主、客體角色顛倒和權力失衡的蹺蹺板上,兒童大多是失語的。成人不斷建構「符合主流價值」的兒童形象,藉由與個人生活密不可分的教育和媒體傳遞「真實」,雖無法用數據掌握涉入的程度,但相形下,現代社會因為媒體的全盤發威,媒體傳播的兒童意象呈現的形式包羅萬象,涵蓋文字或影音畫面等琳瑯滿目的形式,事實上充斥成人的期待。另一方面,大眾文化與媒體使得資訊正確性有待商榷的情況與時俱增,華麗的包裝更讓「兒童的真實」掩蓋,除此之外,教育者作為一個同樣身處媒體世代的個人,同樣,受媒體所傳遞的社會價值甚鉅、卻不具個人意識,更可能間接成為幫兇,加諸媒體建構的「合宜」價值,涉入在其教學中。只不過,部分兒童也不是省油的燈,仍在成長的過程中發展抵抗策略,從中應對進退,例:對教師於教室經營管理中最輕鬆的方式,是每個孩子沒有異言且行為表現一致,將教師所給予的一切照單全收等,然而,孩子學會從中「做做樣子」,呈現的行為是老師偏好的就會安全下莊─表現出聚精會神、但可能腦中思考的是另外一回事,甚至種下抗拒的種子:「若可以,以後有能力了絕不這個樣子」;又或者,需要老師時時刻刻在旁盯緊,不斷要求和提醒才會「記得」。
以上思考是比較印象深刻的部分,雖然媒體無所不在,只能藉由國家的力量控管,排除明顯違反道德和傷害他人的管道。然而,我認為最重要的是:教育仍是國家最主要提升國家整體競爭力的利器,因此,不再贅述的是教育者扮演的角色,在此反而想強調國家於師資培育中的著力,更需要側重於培力真正具備開放的思維和實踐兒童為主體意識的教育者,才能擁有翻轉教育的籌碼,才可在時代更迭下,打破世代賦予的期待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