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12

讓傷痕說話:一位精神科醫師遇見的那些彩虹人生 BY 壹團 Doris

作者徐志雲是一位精神科專科醫生、兒童青少年精神科專科醫生,在台大醫院開設同志諮詢門診,同時也是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理事長。

《讓傷痕說話》是徐醫生多年來在同志門診中遇到的點滴故事,徐醫生將這些故事寫出來,是希望能讓大家對於不同族群的認識能更多一點,多一些認識,就少一些誤解跟傷害。

雖然是同志門診,但畢竟處理的是還是人的問題,徐醫生在門診中最常遇到的是家庭關係問題及感情問題。

「作為一個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生,經常遇到的為難場景,就是家長希望孩子做的事(或者不希望孩子做的事),勸不動孩子時,就會想要在診間拉攏醫師,讓醫師講出馴服的格言。」

「門診中最常遇到帶著情傷而來的善男信女。看他們無助的眼神,應該是很期待在精神科門診遇到月下老人還是觀音嬤之類的,發揮神力化解世間曠男怨女的寂寥與哀傷。可惜我充其量只是廟公,頂多解解籤,就連香油錢也是事先繳給健保署了。」

徐醫生的文筆流暢、幽默,每一篇故事都有起承轉合,又因為是關於家庭、感情的事情,很像在看八點檔連續劇,一個故事接著一個故事,咻咻一個晚上就看完了整本書。雖然閱讀的過程中數度被幽默文筆逗笑,但其實想到徐醫生提到的,通常會到精神科門診就診的個案,都比一般同志族群遭遇到更多困苦的經歷,其實很心疼,也笑不出來了。看到最後一章甚至差點哭出來,台灣的性別平等教育雖然在亞洲地區算是走的很前面,但距離真正的性別平等仍有很多很多需要努力的地方,於此之前,我們必須記得這些故事,也讓更多人記得,遺憾不該被遺忘,才能不要再讓更多人傷心。

「在門診裡,我們常常要承受每一個裂解的生命,拼湊受難的地圖。彌補創傷的方式,不是蠻橫地縫合,而是讓傷痕開口說話,讓游離的心靈選擇自己的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