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6

下一場人類大瘟疫:跨物種傳染病侵襲人類的致命接觸 BY 貳團 Kuan-Lin

這本書在疫情蔓延的現在讀起來特別有感,作者以追蹤報導的方式,一一講述了這半個世紀主要造成疫情的人畜共通傳染病,包含伊波拉、黃熱病、萊姆病、禽流感、新型流感、愛滋病、SARS等等。

因為以講故事的手法描述,讀來很生動有趣,驚險處甚至會背脊發涼(尤其是SARS那一章)。

從第一線臨床醫護人員遭遇不知名疾病的症狀開始,對後來開始大傳播,流行病學家、病毒學家、動物學家、獸醫和生態學家的參與和通力合作下,才有機會釐清和認識這些新興的傳染病來源,甚至有些疾病如伊波拉至今還沒有找到明確的病毒宿主。

作者也精準地指出,會造成下一場大瘟疫的新興傳染病非常有可能是RNA病毒,因為突變快、變異多,跨越物種傳染的機會也多。而很有可能的儲存宿主是蝙蝠,看了書之後才了解,蝙蝠的種類高達1600多種,約佔哺乳類多樣性的三分之一,加上蝙蝠是非常古老的物種,在幾千萬年前就演化成現在的樣子,跟許多病毒也演化出和平共存的能力,加上牠可以上天下地和四處遷徙,活動範圍非常大,對病毒的傳播提供有利的條件。

我們常會直觀地覺得每一場新的傳染病是病毒「入侵」人類的結果,但以更宏觀的生態學角度看來,其實是人類去侵犯了病毒的領域,造成病毒在物種間跳躍。

人類砍伐森林、破壞自然棲地,造成許多物種滅絕或瀕危,除了自己更容易接觸到病毒之外,還使物種多樣性降低,某些病毒宿主的天敵消失,造成儲存宿主大量繁殖,提供病毒更頻繁與人類接觸以及跨物種跳躍的條件。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因為人類大量繁殖、人口數呈指數成長,摩肩擦踵的居住環境,更提供病毒散播的溫床。

疫情嚴峻,希望大家都能平安渡過這一關,疫情過後,人類也許要更加深思自己與自然的關係,如何維持與保育自然環境與其他物種,才能保護自己並預防下一場瘟疫的來臨,畢竟人類也是自然的一部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