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09

上一堂很有事的印尼學:是隔壁的窮鄰居,還是東協的老大哥? BY 貳團 Zoe凍

雖然可能很多人對他的認識都來自於上次大選,因此評價大概不見得全部正面,不過作者何景榮本身是印尼和台灣混血,小時候經常兩地往返,長大亦曾在印尼國立大學念書,對兩個地方都可謂了解,這樣的背景寫起此書顯得信手拈來,時而以「外國人」身分剖析印尼民情政治,時而兩相比較試圖讓台灣讀者更能了解這一鄰國。自己讀來也覺得滿輕鬆的,常用玩笑口吻點出文章主題,對於台灣政府該如何處理印尼籍移工問題、兩國關係或新南向政策的正確心態也多有提點建議。

印尼小歷史:1928年發表「青年宣言」;1945年獨立,成立「印度尼西亞共和國」。
宗教:從國名可知印度在歷史上對印尼有深遠影響,在伊斯蘭教大行其道之前(據說與鄭和有關),佛教和印度教廣為傳播,因此現在的印尼雖是穆斯林大國,內裡仍有佛教及印度教的文化。而宗教的地位至高無上,作者特別提醒,「依法」民眾不可以是無神論者。宗教既是人民的信仰、對自身的約束,更是政治工具。
歷任總統:國父蘇卡諾→蘇哈托→哈比比→瓦希德→梅嘉娃蒂(蘇卡諾的女兒)→尤多約諾→佐科威(現任)
印尼人沒有「姓氏」,「蘇」是中文「最」的意思。男性常以"o"、女性以"i"結尾。
政治與語言:印尼破碎的地形、散落的島嶼是內部頻繁衝突的根源。後來選擇以貿易通用語馬來語作為共通語言,捨棄了較多人使用的爪哇語就是為了避免爪哇獨大並引起其他民族不滿。國父蘇卡諾秉持「努山達臘(Nusantara)」的政治領域概念,直譯為「島嶼縱橫」之意,以古代盛世王國滿者伯夷為榮,這個領域包含了現在的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在這個概念之下更發展出了「納沙貢(Nasakom)」此一思想,名稱取自印尼語中民族主義、宗教和共產主義三字的字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