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2

賺錢,也賺幸福:讓你累積財富、享受人生的理財魔法書 BY 壹團 Apple

為什麼拿起這本書?
我是一個有小孩的媽媽,「時間就是金錢」這句話對我來說是非常嚴肅的存在,再固有的觀念中,我們大多數都是用時間來換取金錢(主動收入-有做才有錢),即使你要打造被動收入(做一次之後有持續性的收入),也是要靠著時間去一點一滴累積來打造,那我就必須再賺錢與家庭相處(幸福)間做取捨,這本書的標題,直接命中我心,我拿起它最主要的目的是,我想知道:怎麼又賺錢又可以幸福的?

我用將近兩個月的時間把這本書反覆讀了三遍,才稍稍整理出自己消化的大意。
書中用「勒巴夫定律」與「清醒的時間分配」這兩件事來貫穿主軸,強調人生除了賺錢以外,還有其他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不要把心思一昧的放在賺錢上面而忽略了其他也很重要的事情。

勒巴夫定律:主動積極投資自己的人生,被動投資你的金錢。
我真正被這句話震撼到,才恍然大悟:錢只是我們要達到幸福人生的「工具」,並不是目標;所以追求金錢的過程中,你要自己設定上限,達到上限就是你的財務自由,每個人財務自由的數字都不一樣。
可能我一個月只需要有持續性的收入5萬元我就財務自由了。
別人可能一個月只需要3萬元持續性收入就財務自由了。
所謂的財務自由是可以依照自己的想法生活,而不用為了基本生存費用而去做事。
清醒的時間分配:學習+賺錢+生活+回饋=你的清醒時間=你的人生
這可以視為人生的投資組合,每個人想過的人生都不一樣,依照自己需要的去分配出不同的投資組合,沒有哪一種分配才是對的。
所以對於幸福這件事情的理解,每個人都不同
書中的開端就是畫了座標:錢1-10分,閒1-10分,
錢:閒=10:10 (贏家) 5:5(夥計)
你要多少錢、多少閒要自己想一想,哪一種才是自己的黃金比例。

書中一再提到「指數型基金」,因為我對基金不了解,所以我將這個視為報酬率低但是個穩定賺錢方法的解釋。
作者認為人生不是以賺錢為目的的活著,而是要有更重要的人生體驗。
所以關於賺錢,我們就選一個報酬低但穩定的方法,「持續不間斷地投入」再複利的效果之下,你也能達成財務自由的目標,然後去做其他人生其他更重要的體驗。
推薦序裡面有一篇是佛系理財術的作者施昇輝推薦的,這點跟他近幾年來所推崇的無腦、佛系理財術是不謀而合的。
年輕的時候,我力求創業,覺得創業是走出固定薪水的唯一出路,之後因為孩子的出生,我就一邊帶孩子,一邊創業才明白:原來當創業,只是創造持續性收入(被動收入)的一種方法。
如果創業是不能創造持續性收入的,那就是自雇業者。
因為自雇業者跟員工一樣:有做有錢、沒做沒錢。
總之,就是要尋找一套簡單的持續性收入(賺錢),達到你的生活基本開銷,然後你就可以依照想法去過自己想要的人生(幸福)。
我認為再21世紀要達到自己的財務自由是一件可行性高的事情,因為現在我們平均壽命變長,而複利需要的就是時間,剛好這世代的人有這個條件可以等,但是相對的保險就顯得相當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