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9

魯賓遜漂流記 BY 貳團 Kevin

作為小說來看是蠻有趣的,作為時代文化的紀錄也是很有價值的一本書。
劇情大綱眾所皆知,描寫一個愛冒險的年輕人在命運捉弄下流浪到了一個小島上,在那裡孤獨度過二十多年的生活,從一無所有,到撿拾船上工具、蓋房子、做圍籬、採集與狩獵、捕捉與馴養後逐漸自給自足起來。
嗯……聽起來怎麼很像當個創世神之類的遊戲過程?老實說我覺得這些流浪類的遊戲,或是求生類的遊戲,鼻祖算到魯賓遜漂流記上應該是沒問題的,這樣子逐漸累積道具和庫存,好像是人類天性的追求。

小說本身還有一個重點,因為寫作時代背景,所以魯賓遜在荒島上在瘧疾的痛苦下皈依了上帝,後續包括自己研讀聖經以及教導野人星期五,都用了諸多聖經所言,並且以此教導讀者知足的重要性。我個人是對這一段落蠻無感的,不過延伸而出的體悟倒是很深刻,在p246裡,魯賓遜想到自己年少時父親的勸誡、被海盜抓走而又逃脫後卻沒有珍惜自己平凡生活的後悔,便說了:「這就是年輕人共同的命運,沒有多年的歷練,沒付出高昂代價,不會懂得自己的行為多麼愚蠢。」,這句話應該送給所有的年輕人來看看,但如果聽的進去這段話而不錯一些愚蠢行為的話,就不像是年輕人了吧。

書前的導讀,我特別喜歡詹宏志那篇,從年少時讀魯賓遜與中年後讀魯賓遜的心境差異,來談魯賓遜漂流記的幾個特色,並引述艾西莫夫所言,直指魯賓遜漂流記其實是場「文明重建」,而這現象並不是那麼稀奇,舉凡大學新生搬到新的城市,脫離舊有習慣與生活,建立新的秩序,其實也是一種小型的文明重建的過程。

這就是三百年後仍然值得一讀的經典,已經不需要我再特別推薦或是說些什麼了,對生活感到迷惘的人不妨翻翻看,感受一下跟主角一樣從零開始的建構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