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向科普紀實的書,讀起來更像是各式各樣的實驗報導,從物理常識的改變到心裡的認知,燈泡過熱到怎樣篩選太空人等等,本書分成諸多章節探討這些情境。邊讀邊用wiki查一些沒看過的東西還滿有趣的,而且可以更真實的理解到太空人日常在幹嘛,以及這個工作有哪些致命風險。
儘管不管計畫的多詳細,問題總是會發生。
很喜歡其中一段太空人哈德菲爾德(就是那個在太空中唱Space Oddity的太空人)被訪問到,是否覺得NASA的演習與計畫做的太超過?,像是僅僅為了六小時的艙外活動,他在實驗室中接受了兩百五十小時的訓練,哈德菲爾德的回應是:「對,其實還有很多選擇。你可以什麼都不做,希望一切都好;或是針對每次飛行都花好幾十億美元,試圖搞定所有的細節。」NASA的目標就是在兩者間找到平衡。「準備很重要,我們就靠這個過活...我當了六年的太空人,但只在太空中待了八天。」
節錄一些被增加的奇怪小知識:
1. 可口可樂花了四十五萬美元研發零重力販賣機,但結果被生物學打敗了。因為氣泡無法浮到胃的上方,所以太空人打嗝有困難。
2. 太空人是很特別的一群人,既要他們像好學生一樣聽話和服從,又要求他們在危難時有勇氣去突破現狀。任何心理上的不舒適都不會說出口,沒有人想承認自己軟弱的一面,會面心理諮商師理所當然地會留下紀錄,然後從此就和太空無緣了,因此怎樣從不會傾訴的人身上偵測心理壓力變成重要的課題之一。
3. 器官若在撞擊時達到共振頻率,共振足以讓器官把自己甩離原位。身體的共振頻率落在超低頻音的範圍,而火箭發射會製造出強大的超低頻音震動,NASA在60年代做過這種測試,確保最終不會把一團果醬送上月球。現在的撞擊測試使用一些「死亡後的人類受試者」來進行,缺點是他們不能在測試後清醒地回答一些問題。
4. 在地球上時,當膀胱滿了,被重力拉長的感覺器官會受到刺激,向膀胱的主人示警尿量增加,並送出越來越緊急的排尿訊號。在零重力的環境下,尿意不會從膀胱的底部開始排出,表面張力會讓尿意附著在膀胱壁上,只有當膀胱幾乎要全滿的時候,兩側才會開始拉長,引發排尿的感覺。但這時候膀胱可能太滿了,導致尿道受到壓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