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4

呼吸 BY 貳團 竹

遺憾有時是美的,回頭張望有時是難免的
.
這是我第二本姜峯楠
老實說我個人覺得沒有上一本那麼篇篇精彩
但故事依然都具有一定水準
且有幾篇讓人讀完心裡有暖意摻著一絲酸楚感
那是非常姜峯楠的味道
.
這本跟上一本風格有幾篇故事也不大一樣
有或著點懷舊、奇幻感
讓他的故事讀起來
跟以往相比好像多了一點…童話氛圍
但卻依然可以抓住他想說的某個“意志”
將其包裝的很好
.
比如第一個故事(商人與煉金術師之門)
就依然淡淡的
且設定不算特別
卻後勁十足
寫得非常棒
讓人閱讀完有被一種溫柔的光包圍
且感覺被救贖了
.
商人與煉金術師這故事
講一個商人意外逛進一間店
店主人跟他推銷商品後
突然聊到他其實也是一名煉金術師
商人不相信
店主人帶他去看店後擺著的一扇門
就一扇單獨的門框立著
前後什麼都沒有
.
店主把手伸進門中
商人卻意外的發現他的手卻沒有從框的另一邊出來
過了一陣子
半截手才突然從門框另一邊探了出來
商人解釋說
這是一扇可以回到特定時間長度去的門
但示範的這扇還在“煉”的過程
所以穿越時間只能一小段
.
店主領著他到另一扇門
並對他說用了這扇門的其他人的故事
(這邊設定其實很精巧
很像一千零一夜的味道
故事中有故事)
而這扇門可以讓人穿越二十年
.
商人其實心中一直有一個遺憾
二十年前他跟新婚妻子吵了一架後
憤而離家隨商隊出發
沒想到回來時才知道
妻子幾天前已經死在一場地方的災難
他心中始終梗著
懷抱著這個傷痛二十年
.
既是傷心妻子的離世
更痛苦於當初最後一刻兩人的相聚
竟然是在爭吵
他無法想像妻子死前的心情是怎樣
是原諒他了 抑或恨著
還愛著他嗎?
.
於是他付了所有的財產
換得進入這個時空之門
他回到當年的時間
但卻是在離有一段距離的空間
於是他在路上尋覓駱駝商隊
一起穿越沙漠
沒想到途中卻又遭遇多次困難
(也許這就是命中註定吧)
最終到達他的家鄉時
仍錯過了他妻子的死亡…
.
他在家門口痛苦徘徊
無法自拔時
正好遇到一位女子走到他家前
看到他一臉痛苦問說
您是某某某的丈夫嗎
商人說我就是
對方說她是他妻子遇難過世前負責照顧她的護士
並說妻子在傷重不治前曾要她務必轉達留言給她丈夫

雖然她的一生很短暫
但卻十分幸福
這全都是因為有了他
.
商人聽見這句話
痛哭失聲
同時突然覺得這幾年的傷痛都被這句話熨服了
原來當初的自己沒有聽到這句話
正是因為被後來穿越的自己先聽到了
這幾年的痛苦
可以說是自己造成的
.
但回頭再想
這二十年的折磨
卻也許也是必須的
因為當初的遺憾釀就這麼多年的放不下
才讓他選擇走進那扇門
也才讓多年後聽見這句話的自己
已經被時間將當初純粹如黑洞的大悲
轉化成了一種更為深沈的對生命苦痛的理解
讓得到救贖、願意理解與放下的心情
超越了事故剛剛發生時因為悔恨造就的質疑
換句話說
這些年的心痛眼淚
輾轉周折
其實都是為了走向這刻的放下
所必須的承擔
.
姜這個故事美在
他也是認為時空穿越是改變不了既定事實的
但我們不能否認
透過穿過 以一個介於當事人與非當事人的角度
可以幫助我們
解開許多心中曾經無法理解的對生命給予的苦難的困惑
.
主角回到過去依然救不了妻子
但解了自己的心結
因為妻子死前的信念
而得到救贖
該痛的苦還是得受
卻也讓走了多年的荊棘之路來到盡頭時
足以成熟寬容到可以理解生命無常背後暗藏的所有溫柔
而其實只要哪怕一小小點的溫度
往往就可以支持一個人在黑暗中走向光明

「過去和未來是一樣的,都是無法改變的,只能讓你得到更深的領悟。這次回到過去,並沒有改變什麼,但我領悟到的,已經足以改變一切。我終於明白一切注定是如此。如果我們的人生是真主說的故事,那麼,我們既是聽故事的人,也是故事裡的人。我們必須親身經歷過那個故事,才能夠領悟一切。 」(p46)

我們踏出的每一步都不會是枉然的
我們感受的每一份情緒都是走向某個悟點必須的

.
這本書其他幾篇短篇也是維持了姜一貫的柔軟感
比如第二個故事<呼吸>
講的是某個星球上的科學家
發現眾人的感知時間變慢了
進而發現是大家的意識變慢了
他想要知道原因、追求真相的慾望超越了一切
於是他大膽的解剖了自己的腦
.
最後發現
原來自己族類的腦是一排像是風扇一樣的金色扇葉
在每一次呼吸中
空氣會在扇葉中流動
進而推動意識的發生
然而因為宇宙最終能量終將趨於平靜
所以大氣的流動愈來愈慢
思考也就相對慢下來
他發現
最終所有人的意識將趨於靜止
.
但故事中的科學家雖然發現了這件好像很可怕的事
卻也因此莫名得到平靜
他理解到一個真相
就是宇宙中的資源是流通的 平等的
每一口氣呼吸進去都是一樣的
.
而且 因為流通
所有族群間其實是共享著這星球上的一大口氣的
(我想到女媧吐氣造人這故事
很有意思的可以跟這故事相呼應)
因此我們的意識是無形中相互影響的
(也許這能解釋百猿效應(hundredth monkey effect)?)

「空氣是我生命的動力,而有一天,這些空氣也有可能會成為別人生命的動力。空氣在我體內流動,所以此刻我才能刻寫這份紀錄,而有一天,這些空氣也有可能在別人體內流動……我們曾經擁有的生活,那一切都是無法預料的,因為那一切都不是絕對必然的。也許我們的宇宙會漸漸趨向平衡,最後只剩一聲輕輕的嘆息,一切歸於沈寂。」 (p67-68)

呼吸這個故事也讓我想到劉慈欣的宇宙腦波那篇(<鏡子>)
那篇故事將人的意識中一次的神經元衝動
與太陽閃爍在宇宙中引起的衝動類比
我們窮其一生可能只能看見一次太陽閃爍
且耗盡幾輩子都見不完這次閃爍在宇宙中的旅程
去不了它所能觸及的那些星球
但我們一生的腦中
卻能產生幾億次不輸太陽閃爍一樣美麗的
且同樣具影響力的意識波動
.
當我們明白了這件事
明白自身即宇宙
就會覺得看待一切的尺度
不論生命 不論情感
都會變得寬和 從容
.
跟呼吸這故事一樣
當我們理解了我們自己
也許就理解了一部分這宇宙的真理

「他的大腦中發生了一次閃爍,並很快傳遍了他的整個心靈宇宙,在以後的歲月中,這閃爍一直沒有消失。這個過程更加宏偉壯麗,大腦中所包含的那個宇宙,要比這個星光燦爛的、已經膨脹了一百五十億年的外部宇宙更為弘大。外部宇宙雖然廣闊,畢竟已被證明是有限的,而思想無限。」(p248, 劉慈欣<鏡子>)

.
這本書其他幾篇文章像是“大寂靜”
這故事的柔情與詩意
很有上一本(妳一生的預言)的味道
很短 當下卻看得我有點想哭
不是關於故事中一整個物種滅絕的那種哀傷
而是對於自身生命消逝時
仍可以寬容看待造成其滅絕的那個族群的心
很多時候人類從未好好理解這星球上與我們同行的生物們
往往過於自我中心
自以為高所有生物一等
但我認為也許有些時候物種的高低
並不是用智慧來衡量的
而是用心靈的成熟 或是慈悲的程度

「人類的所作所為導致我們族類瀕臨滅絕,不過我並不怪他們。他們並不是有意的,他們只是不在意。……再過不久,我們族類可能就不存在了。彷彿我們的生命才剛開始就要結束了。我們即將與大寂靜融為一體。臨走之前,我們要傳送一個訊息給人類。但願阿雷西博望遠鏡能接收到。那個訊息是:要乖喔,我愛妳。」(p293.)

註:大寂靜是姜為Allora & Calzadilla這個藝術團隊的一個影像藝術作品寫的文本
youtube查得到,非常值得一看的短片
片名 The Great Silence, in collaboration with Ted Chiang.

.
但必須坦白說這本裡的故事
有的沒有上一本的精緻與觸動人
且少了一點那種不拖泥帶水的灑脫
比如“虛擬生物的生命週期”這故事
用很長鋪陳
結果結束在一個嘎然而止
卻又不是那麼的恰到好處
沒有塑造出一個意味深長感的結尾
.
或是“真實的真相、感覺的真相”這篇
有一點“妳一生的預言”的影子
但卻沒有後者的哲學深度與詩意

.
但總體來說
姜是很捨得或說很自制的作者
即便是好的、有意思的想法
也不會硬要發展成長篇
因此這本的故事還是有保住了他筆觸中獨有的詩意
以及情節設定與其欲表達的哲學意涵緊密相扣的特色
.
還是很喜歡姜的書
他的說故事方式是讓我仰望的
(能用簡單的方式說出眾人皆可懂且想去思考的真理或科學)
以後他再出肯定還是會第一時間找來讀
雖然他產出量跟速度實在是…很嚴謹

註2:我覺得英文書名Exhalation這詞用的好
除了呼吸的解釋外
還有蒸發、發散物的意思
對應故事中主角族群的每一次呼吸
都可以引起意識這個設定很貼切
意識最終會因為生命的消失而蒸發
但蒸發的這些氣
卻循環會進入另一個人的身體裡
產生另一個意識 支持著另一個生命
呼吸(生命)就是有進有出 有生有滅
會消散 但也會再次被捕捉
生生不息

同步推薦<妳一生的預言>心得
https://episode.cc/read/otter1985/my.170628.003134

喜歡的句子:
P203. 經驗不但是最好的老師,而且是唯一的老師……生命是沒有捷徑的。
P253. 寫作並不只是用來記錄一個人說的話,同時也是在幫助你思考話該怎麼說。所以,文字並不只是你說的話,同時也是你思考的成果……寫作的時候,你彷彿看得見自己的思緒,而這是說話辦不到的。
P257. 我們的一生是由無數故事組成的。我們的記憶……是我們生命中某些挑選出來的時刻編織成的故事……每個人挑選時刻的標準都不一樣,而說出來的故事會反映出我們的性格氣質。
P324. 科學並不光是為了尋求真理…… 科學也必須尋求人類生存的意義。
P421. 我們面對過去的無能為力,並不盡然只會帶來悲傷的結果。
P431. 人一生中所做的無數決定會顯示出他的人格,那麼,無數平行宇宙中的他所做的決定也同樣顯示出他的人格。如果你有機會看到不同平行宇宙的馬丁路德,我認為你不太可能會看到不敢違抗教會的馬丁路德,而那就足矣顯示他是什麼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