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9

2030工作地圖:當34種定型化工作即將消失,你的未來就從現在的選擇開始決定 BY 壹團 晴王

前陣子讀完《千禧世代接班領導與管理革命》之後,意猶未盡的我挑選了幾本關於工作、未來、世代的書,以往喜歡閱讀舊時代背景的書多一點,但最近通向未來的門好像被打開了(!)

讀完的感想是:這是一本偏粉絲向與未來藍圖的想像書。

我認為對堀江貴文、落合陽一這兩位作者有忠實度的讀者將會視本書為聖經,由於我第一次接觸這兩位作者,所以我抱著輕鬆的心態來閱讀這本書。書中列舉出將會被AI取代的職業以及得到AI輔助後能改善流程的工作內容,某些局勢推測雖缺少數據佐證,但作為一個時代的大方向預測還是有些道理可循。

其中與我相關的:創意工作者將來是否會被取代的議題,由於AI具有大數據優勢所以能最快速匹配相對應結果,若依照書中預測,將來創意工作者的市場價值的懸殊將會被拉大,而唯有頂尖的創意工作者才能繼續存活於市場上。在2017年,有大量店家因應天貓雙11節而委託AI設計師「鹿班」製作大量的電商廣告圖,其數量近600萬張圖片都出自於於它深度學習智能設計算法的結果,這是最近一件我看到AI取代設計師的例子,而近期剛出的Adobe ipad版本更可以用自動演算方式完成一顆LOGO,看到技術如此迅速發展的同時,不免想起自身在時代的洪流下還能如何證明自己的價值?

陳舊的教育體系在不久的將來或許會崩潰,由於網路蘊含的大量知識,被動學習已經跟不上主動搜尋資源的模式,網路改變了社會結構,決策與主導權漸漸下放至個人,而AI又將取代許多如舊時代工廠的機械化工作項目,綜合以上趨勢,作者提倡今後人們更應該專注於自身的「興趣」,將玩樂、工作、學習結合,用玩樂與學習創造出在某個經濟圈中非自己不可的狀況,才是在未來世代生存的方法,當玩樂是工作內容,才更能主動學習並誘發創造的行為,人們具有的「動機」正是人類別於AI的優勢點之一。

本書也讓我第一次接觸虛擬貨幣、信用價值、住宅政策、VALU等等領域,並且第一次看到波士頓動力機器人的進化歷史,老實說看類擬態機器人動起來的當下覺得蠻不舒適的,但稍微想想後,發現生活中也漸漸能看到類似儀器的影子⋯⋯

書中提及未來即將消失的工作與需求減少的工作:管理職、秘書、業務、工地監工、工程師、律師、會計師、勞資事務師、社會保險師、運動總教練、看護人員、警衛、教師、研究員、電視產業、行政人員、倉儲業務、公務員、服務台人員、醫師、創意工作者、銀行員、運輸業、翻譯、駕駛人員、農業、客服、收銀員、書店、餐飲店、物流業、編輯與校對。

因應趨勢而產生的工作與有發展性的工作:個人經營風格小店、職人、無人機、表演商機、遠端臨場機器人、創作者、預防醫療、宇宙開發事業、情感分享、觀光體驗、AI操作、語音辨識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