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當有趣的一本,作者文風詼諧,翻譯也通順適切。相較於《文學的40堂公開課》是依照時序介紹歷年具有代表性的文學作品,本書雖有著相似的書名,但內容偏重剖析歐美文學作品中的共通模式及象徵意義,讀來另有所獲。我作為非文學科系出身的讀者,西方歷史及典故基本上也是學得零零落落,過去閱讀Ann Beattie、Flannery O'Connor、Alice Munro、Elena Ferrante等歐美作家的作品時,多少感覺作者就文本中某些事物的描寫意有所指,但於我終究是雲裡霧裡,無以觸及其具體真身。說起來門外漢讀書不求甚解亦頗愜意,一來不受作者意圖所囿,盡由我自由闡釋(只是太過放飛就如我家小兒讀書,胡亂編造,何以交流?);二來沒有所謂經典必讀之壓力,喜歡便讀,不喜棄之,倒也無須對誰說明理由,有空再來細細探求己心歸屬。只不過,倘若作者們寫作時用盡心機埋藏暗示,我身為讀者卻不願參與此解謎遊戲,徒流於書面文字解釋,未免可惜,若當真如此書所述,能讀懂字裡行間之象徵或隱喻,不外是挖掘到意外驚喜,樂趣更深,殊值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