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剛買的《悟淨出立》,一天就讀完了。萬城目學真的是讓我愛不釋手。
五個短篇故事,分別從眾所皆知的故事裡切出一個較為旁觀的視角觀看,讓老故事有了新意。
比方西遊記裡總是站在眾人身後的悟淨,默默觀察著八戒還有悟空,最終決心踏出改變的一步。
出立是一個日文特有漢字,指的是出發,他說是源於高中看了中島敦寫西遊記的〈悟淨出世〉〈悟淨歎異〉,許多年後想著看不到結局的話,何不自己來書寫這個故事呢,因而產生的作品。
這非常成功勾引我想去讀讀中島敦那兩篇的慾望。而萬城目學在這一篇〈悟淨出立〉裡面,刻劃最成功的其實不是最終踏出重要一步的悟淨,而是他眼裡那懶散卻曾是天蓬元帥的八戒。他在p38裡寫了八戒自述「悟淨啊,聰明如你,應該知道,想靠獨一無二的框架框住世界的人,往往會陷入因單純而排他、因孤獨而循環思考的下場。……我的確獲得了勝利,也取得了名譽。但不知不覺中,被奇妙的心情困住,覺得所有的瞬間與瞬間,都不過是某種過程。」,他看不到終點與結果在哪裡,不知道什麼時候可以完成一切,甚至知道根本沒有終點,所以自甘墮落而墜入凡間。
這樣的八戒太讓人喜愛了。
而趙雲雖然不能說是配角,但在許多時候他的鋒芒仍然不及張飛關羽諸葛亮,〈趙雲西航〉中我尤其喜歡結局裡他重新面對自己心中思念父母與再也回不去的故鄉的惆悵,不顧他人眼光宣洩出來的瞬間。〈虞姬寂靜〉則非常動人,深愛的項羽的虞姬,把一切都獻出去了。
最後兩篇相較起來沒那麼精彩,但是描述司馬遷跟女兒對質,爭論為什麼把這條命留下來,不就是為了寫下那些未竟之事?這一段雙方把情緒徹底展開的場面頗為出色。
整體而言是流暢,但不能說是輕鬆有趣的短篇小說,比想像跟書腰文案介紹的再更殘酷、更真實一點。
另外以一個日本作家來說,特地選擇中國傳統故事書寫的意義,在前面自序裡交代的我很喜歡。
萬城目學說「為什麼現代日本作家要刻意從中國古代尋求題材。答案是「因為一定都相同」在我心中,日本戰國時代的人,與生於秦、漢時代的人,都是佇立在相同的潮流裡。當然,文化各自不同,語言也不同。但是,活著的行為,與孕育其中的悲哀、快樂情感,應該都一樣。」這就是故事的真諦,書寫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