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只是把它當成街景速寫畫冊來閱讀,但翻開後發現這本書的深度遠超乎我想像。
作者取材時是直接到當地城市挖掘舊街屋,並藉由文獻資料與居民口述,再由自己一筆一畫的描繪出老房子的特有韻味,揉合出想傳遞給觀眾的街屋故事。
藉由地區的分類,我們可以了解台灣各地不同的街景型態,破敗外觀的背後延伸的產業問題,新元素與舊房子的衝突這本書也有提到,當閱讀完的時候,我感覺像是在70年代的台灣街上走了一遭,想像曾經存在的繁華還有現在身處科技時代的惆悵。
這是一本用輕鬆角度來探討產業結構的書,文化資產的保留在現代一直是個熱門議題,但作者卻沒有明確的意識形態,而是用視覺故事來暗示舊事物的下一步如何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