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16

森林祕境:生物學家的自然觀察年誌 BY 壹團 鼎皓

"曼陀羅"是一種佛教藝術作品,僧侶利用五顏六色的沙,畫出好幾個同心圓,繪畫時必須十分的專注,把腦袋中的印象藉由沙子慢慢地填滿曼陀羅,
每個圖案也象徵生命的領悟,完成後卻很快地銷毀。「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手中握無限/剎那即永恆」,這些僧侶藉由這些沙子看見了宇宙。
而本書的作者,David George,在田納西州的一片老森林裡面,選了一平方公尺的土地進行為期一年的觀察,他稱這塊地為“曼陀羅地”,
藉由觀察這塊地看見了整片森林的樣貌,甚至過去到未來的宏觀DNA傳承歷史,但他也看到土壤裡的地衣内藻類與細菌的纏綿。他藉由曼陀地也看見了整個宇宙。
觀察一平方公尺的日誌看似很無聊,但作者靠著他細膩的文筆以及淵博的知識豐富了這本好書。他藉由觀察微小的事物,可能是移動緩慢的蝸牛、可能是短命春花、甚至一陣陣清風,
一些平常我們再走在森林裡不太會注意地的小地方,他都可以發揮"一沙一世界"的精神,帶出精采絕倫的科普知識。例如看到螢火蟲在森林中閃耀會想到什麼?螢火蟲發光的能源轉換高達95%,
而人類發明的燈泡則是把電能都轉換成熱能了,作者也很仔細地描述螢火蟲如何控制粒線體來發出不同頻率的光,螢火蟲的光是它們演化了幾千萬年,不斷嘗試錯誤並加以的修正的結果,
而人類的光只有200年而且是在能量不缺乏的情況下的產物,人類當然贏不過應火蟲。不過看似美麗的夜晚也隱藏危險的陷阱,有些品種的螢火蟲會發出別的螢火蟲頻率的光,好吸引他們前來交配時吃掉他們。
除了對於科普的描述,David也會紀錄在觀察後把自己所領悟的事,我覺得他是現在老子,書中也引用了不少道家思想與金句。
最印象深刻的是他寫到,有一天他聽到郊狼的嗥叫而引發他內心深處的恐懼,但這些其實是DNA的智慧,利用恐懼告訴我門要遠離危險的事物,而救護車也利用了這些道理,
狗聽到救護車也是因為腦中遠古的記憶被喚醒,才會對著救護車狂吠。有關森林的一切其實也帶進我們的文化當中,而我們不知道。
而David在嗥叫停止前他已經停止恐懼並且想通,狼也怕人,叫聲這麼近代表他們沒發現作者。再恢復平靜後,David突然感覺他並不屬於這塊曼陀羅地,對於這塊土地的一切多麼無知,人類在這裏是多於,
這裡是另外一個宇宙,人類出現一前啄木鳥已經在此地啄木幾百萬年,它們的日常是樹幹與昆蟲組成,與人類是平行的世界。但不久他也開心了起來,了解人類沒有主宰這塊曼陀羅地。於是他繼續以外來者的身份觀察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