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大陸微博博主在臺有出版著作,此書作者便是其中之一。這本適合即將邁向30歲女性閱讀,我雖然不喜歡以年齡判斷一個人的心智成熟度,但是此書需要些社會經歷,才能明白其文字之經典。
作者有段話是這麼說,「歲月長無期,我在現世的不安穩中,獨享歲月的靜好。開始懂得丟棄比積蓄更重要,不在乎賺多少錢,不在乎走過多少路。注重當下,早起晨跑,謝絕應酬。工作、約會再多,也要堅持十點前回家,十二點前睡覺。」
25歲前的我不會懂「如何獨享歲月的靜好」,甚至會大聲抨擊,這根本是為自己找藉口,每天都要活得精采,渴望舞臺、掌聲的我更不會規定自己早點回家睡覺。睡覺?那是廢物才做的事,我多希望每天有48小時,這樣我的事情就不會做不完。
這麼認真與努力,就是為了賺錢、花錢啊!在今年之後,我終於開始有意識控制工作量,抑制消費的欲望,並且學會丟棄的重要性;從丟書開始,我把書架上沒看也不想看的書送走。書架清空很多,因為清空,我才看見自己喜歡什麼、收藏什麼。
工作量減少後,我有更多時間閱讀、寫作,此舉竟然使我的工作效率提高,時間管理能力更嫻熟,現在我無需寫下自己的行程,都能平均的分配時間,甚至不用抬手,我已能知道幾點。
原以為自己是個夜貓子,習慣早睡早起,才發現白天自己的做事效率更高,拖過晚上10點半再和人閒聊或寫作,反而是會讓自己的情緒高漲,導致睡眠品質不佳。
沒有絕對的好行程,唯有學會與自己對話,發覺自己喜好的步調,適時地調整,才能讓生活過得更舒適、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