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8

精準提問的力量:問對問題,就解決一半的問題!風靡美國政商學界的11種深度提問思考,教你挖掘真相,扭轉逆勢,創造全新格局 BY 壹團 維他

一開始,是被標題給吸引:「問對問題,就解決一半的問題!」

一直以來,只要有人問:「有沒有問題。」越是年輕人聚集的場合,越是容易用靜默結束這一個回合。

我在職場工作時,常常協助同事解決他們的問題,但最常遇到的是對方無法好好敘述問題,也因此我需要花很多時間去理解對方敘述的內容,再像破關打怪一樣,一層一層找到對方想解決的真實狀況。中間往往花費過多的時間,也常常延遲到我的工作進度,但我總想,如果今天這樣可以幫助對方瞭解下次要如何問問題,可以快速地達到雙贏,那這樣的過程也不算沒有收獲。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處理事情時會開始問自己很多問題,盡可能事情想寬、想廣、想遠,讓風險降低,成功率增加。也因此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得到了很多共鳴。

當然書裡也有很多我並不擅長的提問法,例如同理型提問及創意型提問。因為自己是個理性大於感性的人,對於遇到問題,我的重點就只會放在解決問題,所以如果當朋友只是想抱怨而不是想解決問題的時候,在我身上常常討不到拍之外,還會收到一堆自己不是真的想聽的建議,到最後朋友大都哭笑不得地說:「我只是想抒發一下,沒有要你這麼認真啦!」

而創意型的提問是我一直感興趣,也是一直在學習的,因為我習慣快速發想方案、解決問題,所以常常都卡在自己的框架中。記得以前求學時期,哲學課老師問了班上的大家一個問題:「如果讓你們選,你們會想當憂傷的蘇格拉底,還是當快樂的豬?」當時我毫不猶豫地舉手,說我要當快樂的豬!但事實上這個問題就是要激發思考,跳脫框架,讓你可以選擇當個快樂的蘇格拉底,這堂課對我終生影響甚深,也開始思考更多可能。

踏進社會之後,慢慢地變成了一個愛問問題的人,而經過問越多的問題,自己反而吸收了更多新知。年輕時總會擔憂自己問的是「笨問題」而不敢開口;年紀增長後反而透過問問題讓更多事情變得透徹。啊!好像突然想通了什麼,原來是因為透過很多問題的釐清,才能讓很多事物的邏輯兜得起來呢!有問題,問就對了,如果不知道如何找到自己想問的重點,這本書相信可以給需要的人一些方向。